1、你每天也焦虑吗?
每天有空的时候都会打开手机里的电子书看几页。因为只有大量的输入才会带来输出。
可是一周一本书看完了,觉得收获挺多,领悟了不少,依旧写不出什么。每天看着简书里无论职场人还是和我一样的学生。在本职工作做的很好的同时,依旧在坚持阅读、写作。怎么自己就没写不出来呢?于是很焦躁。
古典老师说:“能为知识付费的人,是一群上进、焦虑、不满足的人”
“知识焦躁,这群人” 罗振宇说。我暗暗地对应了一下自己。
古典老师接着说:“不过嘛,上进、焦虑、不满足,是件挺酷的事。上世纪50年代,美国的精英阶层也集体焦虑。
心理学家罗洛梅说:焦虑是人类面对威胁,希望创造自我的正常状态。在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焦虑的人才是真的健康、感觉到时代脉搏的人。
敏感才能感到变化,有才华才会有得选,追求自由才想要把握自己的人生。每个厉害而自由的人,都有一颗焦虑的内心。”
看完一段话古典老师写的这段话,明白了“知识焦躁”不是一件坏事。似乎有点安慰。
自己的日常是上午、下午连续地上课。大三的课程大都是专业课,也几乎没有想过是逃课。白天的时间都几乎都被上课占满了。晚上的时候自己安排。每天都被自己安排的很满,可是总觉得没有太大的进步。于是对上课的激情也就不高了。
下午中国地理课,看着厚厚的一本书,600多页。我在想:如果我把这本书全掌握,岂不是很厉害?
再一想,600多页厚的书,平时业余时间都用来学习这一本书,那其他的任何事情都干不了,这样的学习生活很不现实。可是又为什么出版这么厚的书呢?
“这一节知道这一段就够了。”忽然听见老师这么说。才突然想明白:根本不用因为书很厚,自己没有一字不落地去掌握而产生焦虑了。而是掌握这本书的课标就够了,也许只是期末考试试卷的内容那么少。
心里于是轻松了不少。不用强迫自己去记住老师说的每一句话,书里的每一个字。
李笑来老师说:中学的时候他从他妈妈那里明白,无论物理、化学等等科目。一本教材说的就是那几个概念。
那我们这本厚厚的中国地理书想说的也是不是就几个概念呢?去弄明白这本书想让我们掌握的内容,弄明白这节课老师想让我们掌握的内容。比每次看似很认真地听老师讲课,下课全部又忘了强太多。
想到这,明白了自己的焦虑源于对自己的状态不满意,又没想明白解决的办法。
2、与焦虑做朋友
平时逛图书馆时,馆里经济类、社哲类、计算机类……需要读需要看的书好多好多,于是平时近可能拿出时间去看书。在网上有好的课程,在可接受的金钱范围内也会买课来听……
与周围的同学相比,投入了较多的时间、金钱。还是不满足,总觉得自己学的很少,总是有那么多需要学习的东西。
而自己也是刚刚学习而已,大三之前又浪费了很多时间。比自己优秀的人也太多,自己必须不停地往前走。
有时候坐在座位上,忽然见满脑子都是焦虑。一点都学不下去。立马告诉自己:“停下来”
于是,出去走走、和人聊聊天,转变一下注意力。当你心静下来的时候再继续学习。又或者拿起自己的效率手册本,看着过去这一年自己的进步,焦虑就开始慢慢消失。
焦虑经常会光临自己,很感谢它的到来。每次焦虑来到,似乎都在提醒自己的不足,需要继续加油!
那么,我就与焦虑做好朋友,让它陪着自己一起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