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里,楼道的灯依旧是黑的。她跺了一脚地面,就已经没有力气去做第二下。人怎么会这么疲惫呢?难道真的上了年纪?她有些想笑。
门锁依旧对不准,动了几下,她不得不拿出自己的国产机来调出手电筒。对,对准,对,门开了。
门里是黑的,但是比门外的黑多点什么东西。毕竟,门内的黑是形容“家”这个字的。而“家”对大家的意义虽然不尽相同,但是绝对是特殊的那一个。
灯是进门就开了的,很亮,有点让人发晕。门口的鞋子告诉她,丈夫不在家。他总是不在家。而这个点孩子应该睡了。
她拿不准是先去看看孩子的睡颜,还是先喝杯茶暖暖。她还是觉得要先去看看孩子。就像自己记忆里父母做的一样。
孩子还小,睡得很熟。她看了孩子的脸挺久,觉得好看,百看不厌。
在年轻时,或者再准确点,没生孩子之前。她是不喜欢孩子的,觉得他们闹,让人厌烦。她天真时,还说过不生小孩的蠢话。她说过很多蠢话,后来明白是真蠢,也明白当时父母为何用那样似笑非笑的眼神看她。
关门走的时候,她又看了一眼,觉得孩子和他的父亲似乎又像了些。哪里呢?鼻子或者眼睛吧。再老一些的人很喜欢说这两个地方。把孩子带去丈夫那说像丈夫,带去她那又说像她。孩子小到五官还没张开,能像谁?再说他谁都不像,像他自己。不过,她不会这么怼的,似乎再小一些时候,再冲一些时候都不会怼比你年长的人。有人把它称为“礼貌”?无所谓叫什么,把它当成一个规矩就会省很多事。这个窍门在还没长大就已经懂得了,而且似乎运用的不错。
从孩子房间出来才看见桌上有书本,应该是要签字来的。自然把字签得端正些。她大约看了看,觉得题目自己不会的又变多了。她有点想感慨现在小孩不容易,但自己小孩的时候似乎也很困难地活着。
时间上看,怎么都要睡觉了。不能不服老,一旦熬夜,隔天眼袋就会耀武扬威的。
想起大学时代和舍友聊天,舍友说自己的学姐告诉她从大一就开始好好保养,25岁以后老的很快。当时她接了什么?那就努力培养气质。一句话说出来,大家都笑了。
气质之事后来不了了之,大学真的荒废了很多时间。不过什么时候不会荒废时间呢?让人兴趣盎然的时刻都在荒废的时光产生。那些你很努力、用力的经历早忘了,但却记得逃课吃的芒果冰多甜。大概就是这样吧。
舍友们怎么样了?就几年前的同学会来说,似乎都和她一个样了。当初性格各异的人却走了差不多的路,成了差不多的人,真叫人唏嘘。谁在年轻的时候都以为自己会过的不一样,就像鲁迅先生说的后人走了前人没走过的路,但那些真的是少数。大部分人按部就班、郁郁寡欢,你从一年比一年热的公务员考试就能看出来。大部分生活呢,还是求稳。那些过的恣意的人生,似乎总是和真实对立。谁不想?只是就凭自己的努力又有几个能?
喝杯茶,不自觉刷了刷手机。手机是个好东西,就算手机被妖魔化很久,她都这么觉得。不知道又刷到几个鸡汤文,刷到几个微商,看了看微博热搜。她觉得时间差不多了。就这些话题可以和别人聊天时不至于无话可说,别人提到的梗也不至于不知道。
放下手机之前,她看到了锁屏上的山水,觉得自己似乎很久没真正意义上的玩了。那些陪孩子旅游都是,让他增长见闻,担心着他又怎么会玩的尽兴。
呆呆的,又想了些什么,眼睛似乎有些湿润。但是她是满足的,不至于过不下去。或者,她必须要这样过下去。够平稳,够充实,不要有那么多意外。那么还想什么?睡吧。
就像全世界和你说晚安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