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前屋后终于有孩子们游戏的身影了,就知道一定是孩子们刚考完试,放假了。
目光突然被二个孩子吸引,其中一个眼巴巴地望着另一个孩子手里的玩具,现在还有孩子会稀罕什么玩具?仔细看看,不由地多瞧了几眼,那孩子手里居然是久未谋面的弹弓。
用中粗的铁丝做的Y型弹弓很精致,还涂上了漆,Y上面二个叉头上弯成小圆,从二端的圆孔里面穿着牛皮筋,皮筋正中间固定一块长椭圆形的黑皮,Y型下面的弯成细长的U型,小手正好握住。孩子们只是在摆弄,没有看到用子弹。
不好站在孩子们身边,看他们怎么玩,只能放慢了脚步,缓缓地走过去,但始终没能看到他们用什么当子弹。
现在的孩子们应该知道这是弹弓,但会被禁止使用子弹吧,伤到别人怎么办,伤到自己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就是拿一把不用子弹的弹弓作玩具。
在我们的儿时,不说全部孩子,至少随处可见,孩子们都拿至少一把弹弓。
弹弓一般都是可着孩子手的大小做的,把粗铁丝弯成Y型,和那个孩子手里不一样的是,在把手处用彩色的宽塑料一层层地绕起来,让手抓得更牢固,当然做工没有那么精致,也不会上漆。
也有为了让弹弓的威力更大,弹弓做的比一般的都比较大,铁丝更粗,皮筋用双层的,甚至用输点滴用的橡胶皮管替代皮筋,这样弹力十足,射的距离又远,劲又大。这一般是淘气级别比较高的男生才用的。
当然,也有用Y型树枝,头上加条结实的皮筋就是简易弹弓了。
子弹到处都是,随手就有,弯腰在地上随便就能找到一粒不大不小的石子,夹在黑皮里,拉开皮筋,找个目标就射,也很少听说把谁或自己伤着。
当然小石子打人太痛了,真的容易伤到人,所以就用纸叠子弹,这样在教室里做的另一件背着老师的小动作就是叠子弹。
我们的作业本是多用途的,除了用作上交给老师的作业,还要撕下来叠纸飞机,叠子弹,如今也是当父母的人了,站在家长的角度想想,如果知道孩子们在教室就是这么玩着学,该作何感想?哈哈,只怕发飙训一顿是轻的,可曾经我们的年少时,就是这么过来的。
叠子弹很简单,撕一张作业纸,分成几长缕,按长条纵向对折加厚,从横向中间折成九十度,再将二头对齐折,中间对折处变成三角形,三角头放上面,下端对齐的二头重叠着向上卷,近了三角头处停下,以尖头为中心,再对折,子弹就成了。
这样做的子弹不会伤人,但打痛人的效果是很不错的,所以只要喜欢恶作剧的孩子总会叠很多放在口袋里,以备不时之需。
其实,弹弓打石子或纸子弹,是在外面玩的。
而在教室,还有打子弹的方法,最简单的方法是拿一根皮筋,用小拇指钩住,打个转,绕到大拇指和食指上,把纸子弹的对折处卡在撑开的大拇指和食指间的皮筋上,使劲向怀里一拉,松手,子弹就出去了。
想要射的距离远一点,就把几根皮筋穿套地串起来,从单层变成双层,再将一头固定在桌子或椅子上,另一头用手对应拉平,将子弹夹在双层皮筋中间,这样发射出去的子弹,就会射得距离又远,打人的劲道又强,会更痛的。
在教室里,拿弹弓出来玩,被发现一定会被训的,而且被没收的成本太大了,但皮筋就不一样了,随时可以瞄准目标,即使被老师发现没收皮筋,呵呵,也实在没什么关系了,谁的口袋里都会装着一把一把的皮筋。
那时候,因为个子高,总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在老师注意不到的时候,没少挨打,也没少叠过子弹。
昏昏欲睡时,一阵刺痛,转头找肇事者,有时一下就能找到,有时却无法发现到底是谁干的,有时实在找不到,肇事者会自己趴在桌子上忍不住嘿嘿坏笑起来。
皮筋这个简单地不能再简单的道具,实在是太好藏匿了。瞄准射击之后,迅速将皮筋团在中即可,佯装看书,被问到时,抬起头,装着一脸无辜的问怎么了。偶尔也会实在忍不住扑哧笑倒在桌子上。
到了课间或是老师不在的自习课上,子弹射偏了,时常会引发多国战争,教室里一片混战。等到放学时,做值日的同学会即郁闷又高兴,郁闷的是要费工夫打扫战场,高兴的是不用费劲叠子弹了。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战争”乖乖仔们是不太容易体会这种乐趣的。
现在回忆起来,当时的小痛,却是那么的甜蜜,当时的气恼,也只是嘴角的一丝微笑了。原来,青春就是又痛又甜的味道。
我的孩子小的时候虽然也玩过弹弓,打过子弹,但究竟是在大人的陪护下玩的,估计,再回忆起来,只能像吃着别人嚼过的馒头了。可能这就是时代的代沟,每一代人的玩具不同,留下的儿时记忆也会截然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