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著名作家贾平凹之女贾浅浅因其诗使用过多粗俗不堪的语句,如:贾浅浅的诗歌《郎朗》:“晴晴喊/妹妹在我床上拉屎呢/等我们跑去/郎朗已经镇定自若地/手捏一块屎/从床上下来了/那样子像一个归来的王”。
这首诗在舆论中饱受争议,在网络上都在传播贾浅浅的诗句没有一点品味。从诗的本意来说,体现的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思想被升华,他是一种想像的翅膀,在生活中不能超越的事物,用诗意般的东西去达到。
对于网络诗人余秀华来说,那首闻名的《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她的诗意就像是一种生命的寄托与升华,她把所有的情绪,所有的幻想,在现实生活中所体会到的疼痛与撕裂,变成了一首首坚定的词句。
当我们看到贾浅浅的诗意是乎在向我们叙述一个故事,这样的故事似乎只是在走马观花,说穿了像在记述笔记的方式,缺乏一种张力。当然我们不是一个现代派的诗意评论家,不能随意在此品头论足。但诗意须带着抒情的味道,价值的美,并呈现出一种古今的韵味。
如贾浅浅的《冬日》
我的双腿,从冬日里伸出
像是彼此游说
尝试一次探险——
此处是这个季节通往南方的
咽喉要道
所有的神话、传奇和寓言
源源不绝。大自然是盲人讲述者
不妨再做一次唐吉坷德
开辟一条容纳历史和神话的河道
向所有的诡秘、命运突转
开放疆界
“纵观五四新文化时期的诗意文学进行着描述式的抒情和喷发式的抒情。反映在新诗批评观念上,基本上还是传统诗学批评方法的延伸,或者来自西方,或者取假古代,大部分都还停留在一种评价诗学的范围内。在内容方面停留于简单的价值判断和诗情复述;在审美方面停留于感受式的印象批评;在形式方面只限于对语言外在音色功能的关注"。
一孙玉石的中国现代诗导读
诗人的艺术探索与读者审美能力之间的鸿沟,是现代派诗风盛行时那样成为新诗自身发展的尖锐问题。诗人的审美追求与读者的审美心理要达到互相融合。这方面是需要一定的文化底蕴作为铺垫.
现代经济社会出现了官二代、富二代、现在文坛中又出现了不少继承衣钵的“文二代”们,比如郑渊洁和郑亚旗,尚爱兰和蒋方舟等等。
蒋方舟从小就开始投稿,后来又开始写书。这一切好似都是她的母亲尚爱兰在幕后作推手,对于当时十二岁的蒋方舟竞写出与她年纪不相称的作品,难免引出众人的一些非议,脱离了个人的成长之路。用她的话讲从来不看母亲尚爱兰写的各种文学作品,也许这种才能带有一种遗传性基因。
贾浅浅从小便立志成为像父亲一样的大作家,如今这个愿望似乎也已实现。但成为一个知名度很大的大诗人,看来还有一定的距离。对于较浓的诗意文学,还需个人生活的沉淀,才能真正写出有血有肉的作品。
这种具有创造性的文学,主要成果来源于实际的社会生活实践。就像童话大王郑渊洁和郑亚旗,引起的教育方式改变的话题,郑渊洁老师想用自己的方法去教育郑亚旗,却忽略了子女们真正失去的是一种个人成长的环境改变。每个人的成长道路均受着父亲母亲的影响,但愿他们在这片充满诗意的文学沃土上结出不一样的甜美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