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惯例,每周五我们部门都会开一次时间较长的会议,氛围比较轻松,除了聊产品方面的话题外,时不时还会穿插各种逗逼段子以及其他天马行空的想法。今天会议中突然聊到了游戏。大家七嘴八舌地谈论着自己喜欢的游戏,分享其中的乐趣,那种兴奋劲,像买彩票中了大奖似的。当然,除了我,因为我很少玩游戏,没有话语权。我向来都不大喜欢凑热闹,在一群人中安静并不会让我觉得尴尬,只是,这让我想起了很多自己的经历,然后再一次思考,以前觉得正确的事情,真的正确吗?
接触到的事情越多,就越对自己以前塑造的价值观产生怀疑,然后就想去探寻是什么原因让我成为今天这样的自己。因为想弄清楚这个问题,这几个月,我陆续看了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其实总结起来,大部分与原生家庭的影响有关。
从小到大,父母对我的教育,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所谓的“政治正确”。这所谓的“政治正确”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好小孩不会把精力花在打游戏看电视和其他乱七八糟的事情上。我小时候,除了周末晚上,其他时间是不允许看电视的,做完学校布置的作业,要不就早早休息,要不就做课外作业。至于游戏?想都别想,那是坏小孩才玩的。因为这种观念的灌输,我真的从来没玩过游戏,也对游戏不感兴趣,或者说对一切爸妈眼中”非正确“的事情不感兴趣。直到当我进入社会后,我看到,其实很多优秀的人,他们非常热爱游戏,游戏与优秀,并没有任何冲突,甚至,游戏玩得好,是高智商的一种体现。更颠覆我观念的,是前段时间我看到的一篇文章“为什么说用户体验最好的地方是赌场”,把赌场当做一款产品来解读。从这篇文章的分析内容来看,我相信写作者绝对多次去过赌场参与过赌博才能写出来。而在“政治正确”里,赌博是洪水猛兽,一旦沾染,将让人万劫不复。可是,写这篇文章的人,是某互联网公司的COO。原来,曾经认为不耻的事物,并没有那么不堪,当你有基本的原则和底线时,去接触他们不但不会将你拖进深渊,反而能为你所用。
好小孩要懂得谦让,不争不抢。在家里,我从来不需要“抢”,爸妈和哥哥总会把最好的让给我。在外面,我父母同样也教育我不要去抢,要谦让,要大度,这样才会交到很多朋友。所以,有再好吃再好玩的东西,如果不够分,总是我退出,因为我是个好小孩,我要谦让,不要和别人去争。因为长期以来的这种习惯,养成了我的包子性格,以至于进入职场好几年,我都不习惯跟人正面交锋,当别人的利益和我的相冲突时,我都是选择退让。就像我另一篇文章写的,突然有一天,我开始反省,害怕退着退着就无路可退了,然后,我花了大量的力气去和已经形成的这种性格斗争,去突破,去改变。我不想要什么好小孩的标准,我可以不主动去争去抢,但至少要捍卫自己该得到的一切,而不是一味地谦让。
好小孩应该听话,永远朝着更高的目标努力。小时候,爸妈对我非常严格,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有很清楚的界定,能跟谁玩不能跟谁玩也是有规定的。在学习上,对我的要求更是苛刻。我小学到初中几乎没怎么好好享受过寒暑假。因为每年的寒暑假,我需要提前学习下一学期的内容,除此外,还要做各种竞赛题。对我很多同学来说,考试能考前五名就会很开心,但我不会。考了第五名,我会情绪很低落,怕爸妈批评;考了第四名,会很忐忑,拿着奖状在家门口徘徊很久才敢进门;考了第三名,我得想下找个什么理由说哪里失误不小心做错被扣了分;考了第二名,心情稍微平静,要保证下次努力考第一名;考了第一名,有点小高兴,因为这样爸妈会表扬我,并奖我一些零花钱。是的,他们对我永远有着更高的要求,也很少表扬我,这直接导致了成年后的我缺乏安全感并且有着要强的个性。因为我的心底一直想的是,我不够好,我必须不停地努力,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样才能得到认可。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工作生活中,还体现在感情上。我曾经做过心理测试,在亲密关系中,我属于“恐惧+疏离混合型”,我想,这也许是我迟迟无法走入亲密关系的原因。(“恐惧+疏离混合型”的特点:与别人变得亲近会让你感到不适。你希望与人建立亲密关系,又觉得很难相信别人或依赖别人,与人关系太亲密会让你担心受到伤害。你认为没有必要亲近他人,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感到独立和自我满足。你不愿依赖别人或让别人依赖你。)
所有的这些“政治正确”,让我成了一个乖乖女的类型,循规蹈矩过着自己的生活。我也会有很热闹地和一群人打成一片的时候,也会有被别人说很幽默、很开朗的时候,但我知道,本质上,我依旧是一个无趣的人。只不过,当我原有的认知在工作生活中被一次次冲击的时候,我在寻求改变,我需要对自己进行重新打磨,变成一个我喜欢的自己。
写这篇文章,其实是我自己跨出的一大步。以我以前的性格,我绝不会如此坦诚地暴露自己的一切,我会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躲在安全角落。人生总是需要挑战自我的,不是吗。接受不完美的自己,然后按自己的想法去改变,就是一次成长。
当有一天我有了小孩时,我会告诉他/她,孩子,你不需要那么乖,建立你自己的原则和底线,然后,尽情地去体验这个世界吧,去他的那些条条框框,你自己喜欢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