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都說細胞是七年就換一次,我的應該是四年。
中一那年我將高情商定義為顧別人感受,然而過分顧慮他人而狠狠蹂躪了自己;
中四那年開始懂得圓滑世故,但依舊逞強隱藏情緒,煩惱是少多了,但隨之而來的後遺症是偶爾來襲的情緒大爆發;
屈指一算四年又過去了,成為一個柔軟、懂得控制情緒的女生,依然是我最終的追求。
於是,我嘗試以定義情緒來解答多年來的疑問:
都知道人類情緒複雜,要硬要把它分類就是正面和負面。正面情緒不需費勁研究,因為它來的快去得更快(這也是我覺得人類常有自虐傾向的其中一個原因)。
而負面情緒才需正視,因它不僅停留的時間長,影響的範圍大,甚至有能力摧毀人的生存意志。就算前者對後者能起緩和作用,卻從不能長久替代它。
我們不應該就誤解負面情緒而把它假想為敵來折磨自己,我們應當與它和解。
負面情緒好比一個鬧鐘。作為理性的輔助工具。它的作用是敲醒我們的痛覺,藉以提醒我們改變現狀。
很簡單的幾個例子,當我們覺得憤怒,就是理性希望我們反抗;若感到不忿,代表理性正鼓勵你堅持;要是為某件事情傷心難過,就代表它在催促我們趕快放下。
這樣一來,當悲傷和焦慮洶湧來襲時,我們就把它當作噴水鬧鐘。當頭棒喝,一下子就可以清醒過來。找出關掉鬧鐘的密碼就是找出令你不安的源頭,那就可以從容滅絕嘈音繼續安睡。
歸根究底,是因為理性和感性總是相互矛盾,所以人類才衍生出這樣一個機制來調節兩者,確保我們做出最有利自己的決定。
學會正確看待負面情緒,不再視它為乾擾,而是洞悉其背後傳達的信息,再做出最有利自己的決定。
說能說得透徹,但是在情理的掙扎中,誰勝誰負還是不言而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