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一书是美国作家房龙于1925年完成的经典作品。是西方文明的通俗的历史读本。书中以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为依据,探寻千百年来人类精神“不宽容”的根源。主张对异己的包容,谴责保守、专制和迫害。房龙以深厚的人文关照及倡导思想自由的精神,解析人类为寻求思想权利走过的艰辛历程,抒发了作者对宽容世界的美好愿望。
1
绝望把勇气赋予那些一直被恐惧压迫的人们。
本书以一个故事开篇:故事中人们在无知山谷里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不愁吃喝,思想掌握在智慧老人手里,只要是古老的,便是神圣的。但是恐惧却与他们如影随形,担心山谷中的美好生活失去怎么办?于是有人就想探寻外面的世界,在山谷中这种思想是不允许存在的。
于是有人偷偷的出走了,再也没有回来,很多人成为出走路上的白骨。
当一个出走成功的人历经千辛万苦回来,给人们讲述外面的世界,引导人们出去看看,却被无知的人们砸死了。
终于山谷中出现干旱,到了冬天许多人因缺衣少食冻饿而死。绝望把勇气赋予那些一直被恐惧压迫的人们。他们推开智慧老人的阻拦,坐上出谷的马车。当最后一辆马车出发时,智慧老人拦住车夫,坐了上去。
当他们按着那个被他们砸死的人留下的路标来到新大陆时,才知道那个人是对的。
这些来到新大陆的人给智慧老人盖了宏伟大厦,给尸骨无存的先驱者立起石碑。
这是一个寓意故事,这个故事反映了人类文明在无知狭隘中艰难生长,没有宽容和理解。
房龙:这个故事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但我不希望将来还会有人重蹈覆辙。
2
宽容:是对别人行为或判断自由的宽恕,对个人或普遍认可的理由、观点的不同意见的容忍。
古埃及、古巴比伦、还有很多的古代文明都被无知和暴力埋在废墟中。后人们在四处寻找这些文明的痕迹,在丛林中和“野蛮人”发生冲突――侵略。
寻找一种文明的同时又毁掉另一种文明,人类的私欲总是走在宽容的前面。当人们眼里看到野蛮人的优点时,这些优点已经被腐败的人类文明制度剥夺殆尽。
宽容,从对原始人的研究中没有找到。原始人对无形世界的无知,对现状的满意,对未知事物和改变的恐惧,形成一个不宽容的体系,发明了许多禁忌,他们在禁忌下没有“行动或判断自由”。
这样的不宽容如影随形的攀附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文明程度短暂的繁荣,都是在宽松的环境下发展创造的,比如公元前五世纪的希腊文明。尊重知识,崇尚精神自由,政治经济对外开放使希腊文明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这样的时候不多也不长。
苏格拉底说:“这世上没有人有权强迫别人的信仰,也没有人可以剥夺别人自由思考的权利。”
但是现实中,强迫和剥夺无处不在。
3
本书一共30章,每一章都是以一个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为主题,以基督教形成与发展为脉络,以基督教与异教徒之间的不宽容展开论述。内容通俗易懂。本书即是一部宗教发展史,也是人类文明的进化史。
在书末作者重申:所有不宽容的根源都是恐惧。
抛开恐惧的影响,人类对公平与正义的渴望非常强烈。但时至今日,人类鲜有机会实践这两大美德。
只要不宽容仍是我们自我保护的法则,要求宽容便与犯罪无异。
希望看完本书以后,我们在处理身边事时能理智思考。能接受不同的声音,战胜对反对意见的恐惧,把宽容带在身边,有宽容的人越多,不宽容的事就会越少。正如作者所说:宽容的时代也就不远了。
简宝玉读书挑战打卡-《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