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一个国家多灾多难往往激发这个国家兴旺发达起来。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四年》。
春秋时期,楚灵王对内屠杀异己,对外还想争当霸主。
他派大夫伍举前往晋国,要晋平公跟他一起召集诸侯会盟,并且在会盟中要推他当霸主。晋平公却想自己当霸主。
但是,晋国大夫司马侯认为晋国跟楚国争霸还要等待一段时间。他说:“楚王虽然倒行逆施,但还不到垮台的程度,可能上天要等他干尽坏事后才给他降下惩罚,楚国的臣民也会抛弃他。那时候,霸主的地位我们将不争而得。”
晋平公说:“楚国内部不团结,多灾多难,能当霸主吗?”
司马侯说:“一个国家多灾多难,当然不是好事;不过,有时候,多灾多难也能反过来成为他们振兴自己国家的力量。譬如,齐国内乱,国君被杀,公子小白平定内乱,击退了鲁国的入侵,取得政权,这就是齐桓公,他任用贤相管仲进行改革,国力逐渐强盛,成为第一个霸主。晋公子重耳被国君长期驱逐流亡国外,历经困难,终于回国即位,这就是晋文公。他整顿内政,加强兵力,使晋国成为第二个霸主。所以有时候多难兴邦。但如果楚灵王看不到他自己的危机,就算他当了霸主,日子也不会长的。”
晋平公觉得言之有理,就在当年六月会盟,让楚灵王当了霸主。
结果正如司马侯预料的那样,楚灵王当上盟主以后,骄傲自大,不图本国的强盛。过了几年,他的三个弟弟联合起来发动兵变,楚灵王被迫自杀。他没能像齐桓公和晋文公那样,在多灾多难中振兴自己的国家,而在灾难中让危机进一步发展,结果葬送了自己。
【随感】
:多难兴邦本指国家经历挫折后,人民和国家顽强拼搏奋斗,不断反思总结痛苦和失败,走出一条越来越适合自己的道路,人民安居乐业,繁荣富强。
可,这背后的典故却告诉我们,凡事无绝对。同样的处境放在不同的人身上,出来的效果可能是完全两样的,现在看来,很多时候成事还是取决于人。
曾有一个经典辩论题【是逆境更能成就人,还是顺境更能成就人】,如今看来,只有该成事的人,没有该成事的环境。
无论如何都不应该,以他人的选择和处境,妄自菲薄或者盲目自大。
走自己的路,勿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