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先知,我不确定自己拥有的一定是真理,所以我在意四面八方所有的声音,我以为收集了各种声音,看尽了别人的姿态,才能整合出一个我应该有的样子。但是,我错了。
欧洲团的导游是一位大姐,虽然叫大姐,但她其实比我妈还大一岁。林姐定居德国,北京人,所以她说她非常喜欢听我说话,感觉亲切,且觉得我的性格是典型的北京姑娘,于是在那14天的行程里,给我起了个外号儿,叫“北京大妞儿”。那是我第一次有那么一点点肯定自己的性格,小心翼翼接受的同时,仍盘算着这性格到底好不好。
最近我在后知后觉的追《一仆二主》,有一天,我对刘先生感慨:北京姑娘要么给人事儿了吧唧挺厉害的感觉,要么就是那种有点垮的感觉。一句话,不高级。但凡带上北京腔儿,这姑娘绝对跟优雅扯不上边儿,比如关晓彤说话时的样子。
在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见多了,难免会看到自己喜欢的那种类型,更难免会向往自己变成那个样子。我一直喜欢那种话不多,但很有气质很优雅的那种女性。她们的眉眼会说话,气场大的让人自然产生尊敬感和距离感。相比自己,我话太多,动不动就拿出“吃了吗您呐”那股子劲儿,太接地气。于是,我开始努力改变自己,向心里喜欢的那个类型前进。想说话的时候憋着,想大笑的时候忍着,还要时时刻刻记着得端着。可胳膊拧不过大腿,我就是我,这些年一直改,却一直失败。
你喜欢一个人的状态,一定是她有你没有的东西,但她的就一定是对的好的,你有的就一定是错的不好的吗?这是前阵子我反复问自己的一个问题,因为变成别人的样子让我不自然,压抑住内心真实的自己,就像在水中憋气,总要抬起来呼吸,否则就是溺亡。我,准备缴械投降。
投降后,我不再想着别人的影子,回归了自由自在的状态,又想起了“北京大妞儿”这个外号。当时林姐跟团里人自豪的说“我们北京姑娘就这么一性格,特带劲儿”,我听了还挺高兴的,这是我的性格第一次被他人这么整体的认可。当然,这存在一定比例的“老乡见老乡”式的王婆卖瓜,但另一方面,这就是我啊,这就是我在这片土地上自由生长出来的样子,没什么可自我质疑的。或许在一些人眼里,我的样子也是她们向往的也不一定。或许,我可以来一个京式优雅,没准儿也别有一番风味呀,哈哈。
嗯,这世界之所以千姿百态,正是因为每个生命都是如此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