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身边大部分女孩子都在疯狂地追安妮宝贝的书时,我还在很努力地做题,准备考市里最好的高中。
而等到终于如愿以偿的时候,我才开始对以前错过的美好,查漏补缺。自然也包括在备考之前购买,却在备考时期封存起来的那几大箱的书籍。说实话,安妮宝贝的书,我听说过很多,但是买的不多,看的也不多。记忆最深刻的,大概就两个故事,都是短篇。
一个是告别薇安,一个是七月与安生。鉴于最近电影《七月与安生》非常火爆,今天就先推介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非常简单,甚至因为看多了各种各样的剧情之后,再见这个故事,并没有多少惊艳。一句话概括,就是一对一起长大的好闺蜜,爱上同一个男人之后,三个人之间的情感纠纷。
电影版的,我还没去看,应该会找时间叫上闺蜜一起去贡献票房的。毕竟好评不少,就得去瞧瞧。
在看《七月与安生》之前,我先看了安妮宝贝的《告别薇安》。当时给我的印象比较一般,因为安妮的笔触太过悲伤沉闷,字里行间都是爱而不得的绝望。第一次看《七月与安生》的时候,期望也不是太高。可能是因为期望值本就不高的缘故,《七月与安生》给我的感觉,比《告别薇安》好上许多。当然,也可能只是因为偏见。不管怎样,闺蜜之间的故事,多多少少总能在年轻女孩儿之间产生共鸣。像一起睡觉,一起洗澡,一起上学,一起逛街,一起八卦……感情好,是一件好事儿,感情太好,又是一件不大好的事儿。
为什么呢?当两个人的关系越来越亲密,个性就会越来越像,这样一来,眼光也会越来越相近,然后慢慢地就会喜欢一样的东西,喜欢一样的人。这大概也是这个故事最后不怎么开心的原因。
也不知道从什时候开始,我不再看这一类青春情感类的小说,大概是因为年岁渐长,慢慢明白很多事情不能强求,很多人最后总会离开。所以会说服自己,要习惯任何人的渐行渐远,也要理解其他人的忽冷忽热。只有守住自己的心,才不至于动不动就被伤心。
这么看来,似乎我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但其实不是的。我的人生哲学是,No Day But Today,简而言之,把握今天,活在当下。惋惜昨天的,毕竟已经太迟,盲目期待明天的,感觉似乎又太虚,只有今天,才是真正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的。综上,我活得还是非常积极的。哈哈。
说回闺蜜。
这个世界上,何其有幸,和某个人,成为闺蜜。闺蜜是闺中密友的简称。一开始只是亲密的密,后来因为感情实在好,所以简称时,换成了甜蜜的蜜。看起来也是恰如其分的。我喜欢这种心照不宣的感情。
相信大多数人也是。不然也不至于只要有关于闺蜜的电影,票房都相当可观了。比如先前的《闺蜜》和《小时代》,也比如最近的《七月与安生》。大概受各种公号推文的影响,很多读者跑来问我,这部电影到底值不值得一看,其实我也不知道,因为我还没看,所以不敢打包票。只是听已经看过电影的朋友说,电影比原著有诚意。想来,可以花个几十块钱去瞧瞧的吧。
打住,虽然我还没看电影,但至少我看完原著了。所以还是有话可以说说的。几乎大部分的公号推文里,都说了,我们一开始都是安生,最后却都活成了七月。安生是叛逆的,张扬的,热烈的,浑身上下都是大大小小的缺点,俨然问题少女的既视感,而七月,是顺从的,内敛的,温柔的,身上处处是优点的乖乖女。就是这么两个性格迥异的女孩儿,却成了最好的朋友。即便经历背叛和出轨,你仍是不能否认她们之间的感情。甚至于在我看来,苏家明才是那个闯入的第三者。如果不是因为他的出现,七月和安生,大概会一直一直平淡安宁地幸福下去吧。
这让我想起另外一部改编自亦舒的小说《流金岁月》的同名电影,蒋南荪和朱锁锁,也是因为一个叫做家明的男人,才闹得各种撕心裂肺。
“家明”大概是一种诅咒。这里还可以友情推介一首粤语歌,名字也叫《家明》。再多,也就没有了,毕竟本来就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短篇故事,除了分析各种语言结构啊,语法使用方面的东西之外,能够分享的,也只有以上关于感情方面的表达了。
最后,就po小说中,我个人比较喜欢的几个句子吧!
第一个:
伤口是别人给予的耻辱,自己坚持的幻觉。
第二个:
给你一个七月,换你一个安生。踩影子的人和影子的本体交换了人生:安生成了安稳的七月,七月成了流浪着的安生。
最后一个:
我遇见你所以我喜欢你,我喜欢你所以我陪伴你,我陪伴你所以我嫉妒你,我嫉妒你所以我在乎你,我在乎你所以我心疼你,我心疼你所以我离开你,我离开你所以我想念你,我想念你所以我恨你,我恨你所以我爱你。爱人姐妹,仇人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