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学时光,确实还没有“研学”这个说法,就是春游。而现在差不多的形式,却没有了春游这个名字,虽然个别孩子还是会悄悄问我“谭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去春游呢?”
区别当然有。我小时候的春游,在头一天,老师说的注意事项就是要带哪些锅碗瓢盆和吃的喝的,现在的研学注意事项就是不要带什么什么。春游的主题就是游玩,研学的主题是在活动中学习,学习中玩一下。我们春游哪里会带笔记本?而今天我看到了好多孩子随身拿着笔和本子,而这里面大多都是女生,边走边记录。最大的不同是活动内容,春游就是自己找空地儿生火做饭炒菜吃吃喝喝,研学的内容是去各个有主题的场馆听讲解、体验活动,孩子们感兴趣的会很投入,不感兴趣的就自己找感兴趣的事儿做。在整个过程中,被“研学”带领着的指导精神,随时提醒着我要注意哪些细节,事实上我最关注的还是安全。
共同点倒是很直接。在大部分娃娃眼里,这一趟活动的内容就是一个字:玩!从上车开始,亢奋的状态需要通过唱歌和讲故事来消解,我以为返程路上都会睡着,结果只有我睡着了。
我在想,研学本身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但是如果进行地流于表面,那么在孩子们心中那就是春游。
我最想说的一点,也是我最直接观察到的现象。一个班差不多都是50个孩子,前行时两列队伍是最合适的,带队发出口令的老师一般都在队伍最前面,同一个环境同时有不止一个班在进行,所以老师的指令只有前面接近一半的孩子可以听到,我在最后一排竖起耳朵都根本听不清楚,更别说注意力就不在前面的孩子了。每个活动的参与都是靠他们自己蒙蒙地看别人然后自己悟着来做,虽然结果都是参与了,但是许多注意事项他们根本没听见。所以,或许把一个班分成两三个小组,每个小组一个带队老师是不是更好呢?虽然人员安排上成本是上去了,但是效果肯定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