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系列|我才不是纠结的男同学

天空越黑暗,星星才会越闪亮迷人,这世上,最美的东西往往会有最坏的一面相衬,或者说最坏的一面往往藏着最美的一面。

世人提起陶渊明,就会想起与世无争的《桃花源记》。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图片发自简书App

人间烟火的幸福模样在这里都可以找到。与山水为伴的生活环境,青年人勤于耕种带来的丰衣足食,邻里之间和乐融洽,家庭里老人小孩相互逗乐。
这样美好的背面,却是陶渊明所在的纷扰乱世。

桃花源的背后是乱世
我们熟悉的乱世最多的就是两次世界大战,它们出现在历史教科书上和各种战争题材的大片里,而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乱世几乎是朝代更迭间的一种常态。"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是历史准则,最直接的较量方式就是战争,对争权夺名的人来说是战斗,对天下黎民而言就是乱世。
当然,乱世也分严重程度,这里不由得要说出那句经典台词“天下大势,分就必合,合久必分”,遇上单纯的朝代更替是不幸中的万幸,遇上天下大分裂的时代,那就只有骂上一句“我去,这也遇得到”,然后拿出十二万分的毅力和运气才能好好活下去了。
历史上有名的五大乱世是春秋战国时期、三国时期、东晋十六国、五代十国还有清末民国时期,陶渊明同学所在的时代就是五大乱世之一的东晋十六国。都说乱世出英雄,陶渊明同学出名却是因为辞得一手好官,当得一手好农夫,六百多年后任性的苏轼也奉之为终极偶像。那就是说陶渊明比苏轼还任性?非也非也。陶渊明在隐居之前其实是一个纠结的男同学。
陶渊明的外祖父孟嘉是东晋初期的名士,早年就名扬京师,出任朝廷重职,深受当朝重臣赏识,算得上是当时从草根阶层逆袭的人生大赢家。东晋时期,科举制度尚未出现,人才选拔制度是“九品中正制”,即在朝的官员推选有声望的人担任各州、郡的“中正官”,负责察访本地士人(士人是当时对读书人的称呼),按其才德声望评定九个品级,然后根据士人的品级向吏部举荐,吏部依据中正官的报告,按品级授官。
咋听起来,这样的选拔制度不用经历死板苛刻的科举考试,看起来很美,但实际上到东西两晋时期,各个地方负责举荐士人品级的官员都被名门望族垄断,在评定品级时偏袒高门子弟是不需掩饰的规则,因而当时有“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说法。陶渊明的外祖父孟嘉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从寒门脱颖而出成为一代名士,其中的艰辛和不易可想而知。
每个人在自己刚刚开始学会规划自己人生理想的时期,心中都会有一位奉之为偶像的人,外祖父孟嘉自然成了陶渊明心中的偶像,但外祖父的成功,并不足以让陶渊明就此晋升为名门望族之后。
豪门士族需要几代人在朝廷高位上的累积才能带来整个家族的兴盛。被我们熟悉的王羲之,他所在的王氏家族就是东晋时期的四大家族之一。王羲之的父亲为淮南太守,他的伯父王敦是东晋的军事统帅,另一位伯父更是东晋的丞相,再往前,王氏家族辉煌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和西汉。
陶渊明的曾祖父也是出身寒门的东晋名将,但家族中并无其亲系在朝为官,加之到陶渊明父亲这一代,父亲早逝,家境逐渐没落,因而陶渊明常在诗中调侃:

“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意思是自己穷得只能出远门做官了。

这话说得也是忒直白了,但是熟读儒家经典和将外祖父奉为偶像的陶渊明,在心中仍然是有一翻施展抱负的渴望。加上当时的读书人如不谋取功名实在是有悖常理的,类似现在读书毕业之后不去找份正式工作,会受到很大的舆论压力。于是,在半是被环境所迫,半是心中渴望的驱动下,陶渊明二十岁开始游宦,自此开始了漫长的纠结之路。


游宦与思归
古人离开家乡去谋求官职称为“游宦”,一旦身在官场受朝廷局势影响就无法拥有回乡的自由,而且古时交通不便,很多人一游就是大半生。

西晋的陆机曾在诗中《拟明月何皎皎》中写到:“游宦会无成,离思难常守。”意思是远游仕宦却一事无成,对故土故人的离别之思又时时袭来,让人惆怅难安。

陶渊明同学本来就恋家,喜欢恬淡的田园生活,游宦生涯一开始就各种不适应。
在他刚游宦的前几年,只是出任一些没有史书记载的低级官吏,这期间也时常辞职归家过过着自己的田园生活,倒也并不惹人注意。
直到二十九岁,陶渊明在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的举荐下出任江州祭酒,主管江州(江西大部分地区)的教育事务,类似现在地方的教育厅厅长,职务虽赶不上当年的外祖父,却也足够让寒门弟子艳羡一翻,可陶同学这才开始意思到问题的严重性。各种繁杂的官场礼节,职务本身要处理的各种繁琐事务,官场上严重的门第之见,让他难以接受,很快就辞去职务归家闲居。
不过,声名在外,且心有不甘,想安心当个闲人,是很难的。

398年三十八岁的陶渊明再次离家加入桓玄,成为的桓玄幕府的参军。桓玄何许人也?东晋将领、权臣,后逐渐掌握朝政,逼当朝皇帝禅位,建立新政。

401年母亲去世,陶渊明回老家守孝三年后,出任镇军将军刘裕参军。刘裕何许人也?打败了自立为王的桓玄,消灭了南方各大割据势力,建立了南朝中的刘宋王朝。

405年3月陶渊明出任建威将军刘敬宣的参军。刘敬宣何许人也?曾帮助刘裕平定内乱,情谊深厚,后被人谋害,死于内乱。

405年5月陶渊明被征为九江境内的彭泽县县令。

405年11月妹妹程姝去世,正式解印辞官,不再出仕为官。

乱世之中,政权的掌权人更迭频繁。陶渊明辗转之中经历了当时有名的三个掌权人,桓玄,刘裕,刘敬宣,任期最长的是在桓玄旗下,时间有两年之久,期间还作为桓玄幕府的代表出使到首都建康,与晋朝皇室有直接交流,即奉使入都。这样的任务交给他,要说陶渊明一点不受重用,也着实有点冤枉当时的高官们太不赏识人才了。
在“奉使入都”回来的路上,遇上大风天气耽误了回家的行程,陶同学一急之下写下了诗《庚子岁五月从都还阻风规林》。
“江山岂不险?归子念前涂。凯风负我心,戢楪守穷湖。”
万里山水河川哪能不险峻呢?一心迫切想归家的人十分担心回家的路程有什么枝节横生。怎奈偏偏遇上大风,违背了我归家的心愿,于是只能收起脚步停滞在这里。
“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兹。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当年讵有几?纵心复何疑!”
在外游宦许久,太想念故乡和母亲,如何能停留在这里?心静之处总是怀念田园的美好恬淡,实在是可以辞掉现在的官职不再为官。人生的壮年能有几何?何不放纵情怀自由自在呢?
此次入都其实仅仅只有五个月,对比其他长期远离家乡为官的人来说,着实不算什么。可对一心一念在田园恬淡生活的陶渊明来说,却足够饱尝思乡之苦。
都说思乡怀念的是在故乡的故人、旧物还有曾经的自己,陶渊明怀念的大概就是在田园之中无需束缚自己天性的生活方式。

又有谁规定了你一定要满足世俗的判断标准才算是这一生有所成就呢?最成功的方式不外乎按照自己的方式好好地过一生。

不过在陶渊明完全接受自己要在田园之中“无所作为”地过一生之前,其中的纠结与尝试是必经的课程。也许在他心中,这样的乱世反而成全了他的田园梦。高位者的争权逐利,让他看透了这样的世道并不属于寒门和平民,为官之道也早就背离了孔孟之道,如此,何不由着自己的内心回归田园?

从二十岁到四十一岁,陶渊明在为官与归隐中徘徊犹豫了二十年,终于选择了更适合自己的归隐。这样的选择看起来很简单,却要在经历了很多才能真正放下。

如果一个从来没考过第一名的人告诉你,我不想考第一名,因为我淡泊名利,估计你会调侃地回他一句:“主要还是因为懒吧。”或者哪个同事告诉你,我从没想过要当优秀员工拿奖金,因为我志在环游世界,估计你会在心里调侃一句:“这个主要还是能力问题。”
**在传统的观念里,要想放弃,必先得到,否则便不具有说服力。
**
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说自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三十年虽然有些夸大,但这样的纠结确确实实占领了陶渊明的前半生。
有人将陶渊明的出仕完全归结于他自己说所的为家庭环境所迫,那着实误解了他。在陶渊明的诗作中,不难看到一些尘世中的抱负。如在《杂诗十二首》中的“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岁月将人抛之脑后,心中的志向却迟迟不能得到施展,每每想到这里,内心就无法宁静,这大概是他总在归隐与出仕之间徘徊的原因。


心安之处方是归宿
心安之处,才能得到真正的归隐。
一千多年以后的我们只能从他的诗作辞赋中去猜测他在这个纠结的过程中看清楚了什么。或许是官场中的门第之见,或许是官场过多的繁文缛节,或者是自己清高的个性并不适合官场,或者是乱世之中晋朝王室的名不副实,又或者是单纯地热爱屋前屋后的那一片田园。总之,在漫长的二十年,陶渊明看清楚了心中那个安世济民的梦想渐行渐远,最终选择接受。
回归田园的陶渊明,在庐山下种菊喝酒,也像日常农夫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的传世作品也大部分写于隐居之后。
我们最终也都要去接受真实的自己。陶渊明遇到了自己的乱世,在乱世中努力去走让自己心安的道路,前半生出仕,后半生隐居,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归属。

陶渊明在乱世中归隐,《倾城之恋》白苏和范柳原在乱世中放下计较与博弈,与爱情握手言和。不知为何,我也期待着,在内心中反复纠结着与挣扎着的人也都能遇上一场自己的“乱世”。借此良机,看清楚自己心中的“最在意”。若是如此,你发现自己正在走上一条并不是适合自己的道路,也许你会突然发现自己有了足够的勇气在前方转一个更好的方向。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319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801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567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156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19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90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00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92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74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66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38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12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72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90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69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78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61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少女时代,我一度花痴陶渊明。 不在于他的田园诗写得有多好,而在于那时候语文老师大力推崇陶渊明的隐士哲学,顺便提了一...
    梨涡小篆本尊阅读 2,256评论 21 39
  • 我记得那些欢愉的片影 慷慨的放纵与骄奢的挥霍 以青春之名或假爱情的馈赠 终于颓丧的老境随想罪愆无数 白桦与孤雁难以...
    半月弹云阅读 213评论 0 0
  • 大一时,很喜欢发朋友圈动态,一天好多条,今天吃了什么美食,去了什么好玩的地方,看到什么美景,都要趁热发出来,分享给...
    年年没有小鱼阅读 326评论 0 0
  • 有时候话不能说多,一多漏了嘴,伤了别人的心,那就罪过了,想想做人确实也不容易啊,处处还得想着如何为人处世,确实烦恼...
    小菜籽5257阅读 206评论 0 0
  • 很久很久以前 花立枝头 我望着你 春天的颜色 我想 是那场相遇 当生机肆意攀爬的时候 雨打莲荷 我送别你 夏天的灼...
    何事乱翻书阅读 168评论 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