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关于大脑
大脑是一切问题的起源。因此我们需要通过认识大脑来重新认识一下自己,寻找出自己所存在的焦虑根源,从而增加自己的耐心与耐力,从而获得自我成长的目的。
有三重大脑是人类之所以能成为高等生物的主要原因。
想要了解自己需要先从大脑开始
3.6亿年前,生物演化出了最初的本能脑,也有学者把它称作爬行脑。本能脑它是一种反射的模块,让我们对事物作出快速的本能反应。它是我们应对危险时的本能反应,当我们遇到危险的时候,本能脑会本能的反映出是战斗还是逃跑,并第一时间做出行动。
大约在2亿年前,哺乳动物开始登场,为了适应环境也为提升生存优势,哺乳动物进化出了情绪脑,从而有了恐惧,兴奋,愉悦伤心等等情绪的表现,在这一领域中,猴子常被当作观察和实验的对象,因此也被叫做猴子脑。
约在距今250万年前,人类才从哺乳动物中脱颖出来,在大脑的前额区域又进化出了一种新的皮层,而这个新皮层也只是到了7万∽20万年前才真正的形成,从而完成了一个无与伦比的脑区进化史。它让我们有了产生语言,创造艺术,发展科学,建立文明的能力。也让人类拥有了独有的理智,所以人们把这个新的脑区称为理智脑,当然也会有人喜欢称它为理性脑或者是思考脑。
在这三重大脑中,理智脑虽然很高级,但比起本能脑和情绪脑,它的力量实在是太弱小了。
这可以从大脑发育成熟的时间不同来理解,本能脑在婴儿时期就已经完善,而情绪闹则要到青春期才趋于完善,理智脑子则最晚,要等到成年早期才基本发育成熟,如果用几个大致的数字来概括的话,他们分别是在2岁,12岁,22岁左右,发育成熟,由此来看我们的理智脑,显然是发育最晚力量最弱的。
本能脑和情绪脑虽然看起来很低级,但它们却掌管着我们的潜意识和生理系统,它们的运行速度也是极快的,可以与当今世界上运行最快的计算机相比,而理智脑运行速度则是极其缓慢,速度与之相比,有几十万分之一的差距,而且运行时又非常耗能,因此我们在生活中的所做出的大部分决策,往往源于本能和情绪,而非理智,因此我们人类在天性中就有着目光短浅和即使满足的特性。这个特性用避难趋易和急于求成来说可能会更加贴切。
因此对于成长,其实就是克服天性的过程。
本能脑有着强大的运算能力,情绪脑有着强大的行动能力,这都是它们身上的特点,也是他们身上最为宝贵的地方。我们的理智脑不是用来直接干活的,干活是本能脑和情绪脑的事情,因为他们的“力气”更大,上天赋予理智脑智慧,就是让它驱动本能和情绪,而不是直接取代他们。
因此在成长中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运用我们的理智脑中的智慧,来驱使本能脑和情绪脑来为我们的成长助力。
在成长的过程中,最常出现的,也是成长道路中最大的障碍便是人类的焦虑情绪。
关于焦虑
无论是处在群体当中,还是作为单个的个体,人都渴望着自己,在某一方面拥有着独特的优势:或是能力,或是财富,或是权利,或是影响力等等方面,当你在某一方面有了一定的优势,你便会有了一种生存的安全感。
因此我们对于这些能力的渴求以及求而不得的时候,便会迎来一重又一重的焦虑。
对于这些焦虑情绪,我们应该怎样去化解?
想要化解焦虑情绪,我们先需要正视它的存在。
然后用最为简单,也最为有效的办法就是拿出笔和纸,列举出自己心中的各种让你产生焦虑的事件。
再按着要事优先的原则去归类事件,对自己人生有着长远影响,并且是为自己梦想服务的排为首要任务;对自己影响不大,可做可不做的,则可选择删除或推迟。
这样归置一下,那么就会把清单减短,当你把事件一件一件完成之后,你的焦虑也会相应的减低,甚至消失。
焦虑产生的根源就是你想同时做很多事,又想立即看到效果,这就是我们的天性在作祟,我们的天性中有急于求成,想同时做很多事的天性,又有避难趋易,想不怎么努力就能看到效果的天性。这些是我们焦虑的根源,也是我们的天性,也就是说我们人类生来就有着焦虑的天性。
对此,我们是无需自责愧疚,因为是没有必要与自己的天性去较劲的,而应该做的去找出天性背后的机理,再设法去改变它。
那么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反着来。
比如说我们想要让自己同时做很多事,那我们就要克制欲望,不要让自己想做那么多。同时我们要面对现实,看清自己的真实的能力。再按照要事优先的原则,只做最为重要的事情。同时我们还得接受环境,在环境的局限中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而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直面核心,寻找出目标中最为核心的点,然后去突破它。
想要做到以上这些,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地方,就是去提升自己能力和保持耐心,那么一切的焦虑也就迎刃而解了。
关于耐心。
耐心的另一面就是即时满足,它也是我们人类天性中最原始和最本能的部分。因此缺乏耐心,它恰恰就是人类的天性。
社会各界的精英,他们通常都是那些能够更好的克服这个天性的人,他们的耐心水平是更高,延迟满足的能力也更强。
那么普通人如何去做到这一点呢?或许可以通过认知其规律来提高我们的耐心。
首先认需要认识到复利效应。就是前期的增长非常缓慢,但达到了一个拐点后会飞速增长。
曾被爱因斯坦称作“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复利效应,它有着非常强大的力量。如果你想要获得那个力量,是需要有着冷静且客观的心态去面对前期那个非常缓慢的增长过程,并且能够坚持到拐点。
其次是通过刻意练习的方式让自己在舒适区边缘游走。
我们在成长中有一个普遍的法则,就是我们的能力都以舒适区拉伸区困难区的形式来分布,要想让自己高效的成长,就必须让自己始终处于舒适区的边缘,在拉伸区活动。如果你步子跨的太大进入了困难区就会让自己受挫,而如果你始终不如不在舒适区停留,以便始终没有成长的痕迹。这个成长法则是与我们的天性是相反的,人类的天性有急于求成,想要一下子攻克难题,也有避难趋易,喜欢待在舒适圈内活动。游走在舒适区边缘,在拉伸区活动,则是对于人类天性的一个逆反操作。
了解到了复利曲线和舒适区边缘之后,通过增加对其本质的认识,再把它们二者结合运用,便能有效的增强保持耐心的能力。
然后还得关注到学习的平台期。平台期就是说学习的进展和时间的关系,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种线性关系,而是呈现出了一种波浪式的上升曲线。也就是说在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进步很快,然后就会进入到一个缓慢的阶段,再然后就会进入到一个平台期,在平台期中我们可能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但却看不到效果,甚至觉得可能在退步,但其实这是一个假象,是因为我们大脑中的神经元细胞,它在发生着链接与巩固,等到其进入到了某一个节点后,就会进入到下一个快速期。
比如我在学写作的时候,初期刚接触写作概念时,会有很多思想可以写,但进入到了一周后,发现自己竟然不知道该怎么去写了,等到过了当前的这个平台期后,人的神经元发生新的链接后,写作的能力在理论上是会再次得到提高。但如果我不知道平台期这个规律,我就有可能的平台期带来之初就会放弃未来的写作坚持,这样就会错失掉学习上的信心。
对于耐心,需要做的是放下心里的包袱,去坦然接纳自己,同时也要学会延迟满足,变对抗为沟通,从而给了自身与身体的对话机会,在面对困难时,要主动的去改变思想,并赋予行动以意义。
齐帆齐微课写作成长营第四期(9)2850字,累积1396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