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好友带着浑身的伤痕来想你哭诉,他遭到配偶的殴打和家暴,希望得到你的帮助。你多半会感到义愤填膺,坚决表示支持他结束这个痛苦的婚姻。
如果你的好友来向你哭诉他的配偶如何用言语攻击他,不愿和他说话(除此之外并没有对他进行任何攻击性行为)。你多半会问问好友会不会是他自己想多太玻璃心了,会不会是他最近太累了变得敏感了。而如果恰巧你也认识他的配偶,感觉他的配偶是个温柔体贴、风趣幽默的人,那你更会怀疑好友的哭诉是在两人一次普通争吵的结果。
以上两个假设的场景明显区分了现代人普遍对暴力的认知:诉诸武力的有形暴力我们视为罪恶,而摧毁心灵的无形暴力我们视若无睹。
冷暴力,更准确的说法是“精神虐待”,不仅出现在婚姻或恋爱关系中,还会出现在亲子关系、职场中。它暗含在言语之间,或经过粉饰隐藏后通过非语言的方式或暗示传达,它会给受虐者造成极大的痛苦。而即使目睹整个施虐过程的第三人往往无法辨识,一不小心还会成为帮凶,在受虐者的伤口上撒上一把盐。
正是由于冷暴力的这种隐蔽特性,施虐者想要施虐轻而易举,受虐者想要摆脱难如登天,第三方想要提供帮助却无计可施。法国的精神分析学家玛丽-弗朗斯·伊里戈扬教授在其著作《冷暴力》中详细地描述了精神虐待在不同场景里的表现形式、分析了施虐者的特征、受虐者的特征,并针对不同场景提供了实用建议。
阅读完这本书后,你可能会惊讶地发现冷暴力这个现象远比我们以为的更常见。而施虐者看起来不会是个坏人,反而会是别人眼中的谦谦君子;受虐者也并不是什么天生的受虐狂,反而是往往充满活力能量的个体。结束精神虐待的唯一方法就是让受虐者永远地摆脱施虐者。这个方式单靠受虐者本人的力量往往难以实现,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受虐者向你求助,你可以怎么做呢?
一、警惕使用“玻璃心”之类的表述
冷暴力的隐蔽性太强,而且施虐者往往通过各种非正常暴力手段将受虐者“逼疯”,以此向外界宣示受虐者才是有问题的那个人。这更是加剧了受虐者求助的难度。基于种种原因,受虐者的求助是经过长时间的思想斗争后鼓足了勇气才向外发出的。而如果仅仅是因为没有可见的伤痕,就简单粗暴地责备受虐者“敏感”“玻璃心”,这无异于堵上受虐者求助的大门。
二、仔细辨别对方到底是施虐者还是受虐者
冷暴力的施虐者有一点高超之处在于他们善于伪装,让外人误以为他才是受害者,而真正的受虐者反倒成为别人眼中的施暴者。这也正是外界想要施予帮助时容易陷入的困境。本着“清官难断家务事”的原则,外界往往不愿冒冒然插手,免得反被人利用。
如果人人都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这种冷暴力将更将猖狂。有时候不作为也会成为邪恶的帮凶。所幸,玛丽教授在书中有详细描述了冷暴力的形式和双方的特征,参照这些内容我们更能很好地辨别出谁才是真正的受虐者。
三、如果没法给予实质的帮助,仅是支持的态度就足够了
冷暴力这种精神虐待在目前各国的法律中往往不被认为是犯罪,相关的支持体系也都不健全。随着现代人们对于精神健康的重视,也随着身边越来越多的案例被注意,我们才开始认识到它——一个杀人不见血的凶手。
正如玛丽教授指出的那样,冷暴力中的受虐者往往会陷入“我到底做错了什么,要遭到这样的惩罚”。作为给予帮助的第三人,我们需要坚定地告诉他:他没有做错任何事情,他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离开那个虐待他的人。如果他受虐已久,无法自己走出来,可以建议他寻求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帮助。
对于长期在精神虐待中形成的“都是我的错”“是我有问题”的错误心态来说,明确地告诉他“这并不是他的错”是比什么都重要和有力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