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开头:本文是Lachel发表在产品壹佰的文章(http://www.chanpin100.com/article/104883)转载文章仅供大家习,不作任何商业用途。
失去深度思考的能力,等同于失去了竞争力。
01
前阵子,喜茶风靡全国的时候;
有一次,经过一家商场,看到一家新开的喜茶,门口毫不意外地排着几十米的长队。排队的人中,男女老少均有,居然还有不少穿着正装、提着公文包的白领。
有些明显赶时间,频频看表,左右张望,在原地不耐烦地跺脚。
好奇心起,我观察了一遍整个队伍,想知道他们怎么消磨时间。
你猜我看到了什么?
90%的人,在玩王者荣耀。
是的,这两个当下最热的词汇,就这样结合在一起,毫不违和。
尽管Don't judge是我的信条,但当时还是不可抑制地产生了这样的疑问:
这些人为什么这么闲?
为什么他们愿意把大把的时间,耗费在这些事情上面?
从心理学的角度,我可以毫不费力地列举出十几条为什么会有人愿意排队买喜茶的机制。
但设身处地,真的让我排几个小时队,去买一杯奶茶,我还是会觉得,这实在是太匪夷所思了。
同样,作为一个体验过纯文字MUD的老玩家(暴露年龄),我也完全理解游戏背后的一切机制。
但是,每天把几个小时的时间耗费在游戏上,这仍然会让我觉得:太奢侈了。
有这么多时间,看看书,不是更好吗?
02
会上,与会者一致认为,全球化会加剧贫富差距,会使财富集中在全球20%的人手上,而另外80%的人被边缘化。
那么,如何化解这80%的人和20%精英之间的冲突?如何消解这80%人口的多余精力和不满情绪,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当时的美国高级智囊布热津斯基认为,唯一的方法,是给这80%的人口,塞上一个奶嘴。
让他们安于为他们量身订造的娱乐信息中,慢慢丧失热情、抗争欲望和思考的能力。
他说:公众们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失去自主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最终他们会期望媒体为他们进行思考,并作出判断。
这就是闻名遐迩的Tittytainment 战略,由Titty(奶嘴)与 Entertainment(娱乐)合成,中文译为奶头乐(有点三俗的译法)。
奶头乐战略,具体是什么呢?
一、是发展发泄性的产业
具体而言,包括色情业、赌博业,发展暴力型影视剧、游戏,集中报道无休止的口水战、纠纷冲突,等等,让大众将多余的精力发泄出来。
二、是发展满足性的产业
包括报道连篇累牍的无聊琐事:娱乐圈新闻、明星花边、家长里短,发展廉价品牌,各种小恩小惠的活动,以及偶像剧、综艺等大众化娱乐产业,让大众沉溺于享乐和安逸中,从而丧失上进心和深度思考能力。
一言以蔽之,那些被边缘化的人,只需要给他们一口饭吃,一份工作,让他们有东西可看,便会沉浸在快乐之中,无心挑战现有的统治阶级。
这个战略成功了吗?
目前来看,挺成功的。
03
是的,我说的就是一切偶像剧、明星、娱乐圈、微博热搜、暴力冲突、情绪煽动、阶级对立、低幼化游戏。
我们日常的视野中,充斥着这些信息。
但这其中,99%的东西,与我们一点关系都没有,对我们也没有哪怕一丁点价值。
微博热搜,可以买,可以冲,给够营销团队的钱,想上什么就上什么。
百度新闻,绝大多数是标题党,不是哪个明星出了新戏,就是谁谁又闹了绯闻。
更别说今日头条之类的资讯平台、和朋友圈里疯传的各种推送了。
奇葩说第一季刚出来的时候,眼前一亮,毕竟算是一档有价值和内涵的综艺,非常难得。
但看了几期之后,你会慢慢发现,思辨开始让位于煽情,逻辑永远辩不过故事。
看实时投票,感受最鲜明的是:观众并不在乎逻辑,并不关心谁说得有理,他们只关心谁说得更声情并茂。
通常背景音乐一转,开始变成钢琴独奏,情绪酝酿起来了,票数就开始变化了。
那群选手里面,我比较欣赏的,是陈铭。
无论是思考的角度,还是逻辑论证,单单论表现来说,都高出其他人不止一个档次。
当然,并不意味着其他人水平不高,很可能只是选择的路线和策略不同而已。
但节目组苦心孤诣,一定要给陈铭安上鸡汤王的标签;每次他起立发言,马薇薇总会扯一句:又开始在世界中心呼唤爱了。
如果我是陈铭,我想,我一定不会喜欢这种感受,因为这是一种曲解和侮辱。
但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观众只能理解这些。
最近,知乎在讨论一个话题:如何看待越来越多的大V,靠爆照、编故事、抄袭段子起家,拿到几千、几万的关注?
有人说得很好:同一个人,爆照回答1000赞,写情感故事1000赞,科普专业知识、还得到编辑推荐和一帮大V点赞的回答,才不到100赞。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
麦克卢汉说过一句话:我们创造了工具,工具反过来塑造我们。
在这里,也是一样的:我们选择了怎样的媒体,媒体就用怎样的方式塑造我们。
04
无独有偶,大前研一在《低智商社会》中提到,日本的新一代,正在逐渐步入低智商社会。
他们读的书越来越幼稚,对各种谣言丝毫不会思考,很容易遭到媒体的操纵,得过且过、毫无斗志……
他甚至提到一个事情:
通过安保斗争,日本政府认识到,如果对过激的学生运动放任不管的话,就会导致政府下台,所以政府就从此开始实行愚民政策。
这其中的代表性举措,就是推行偏差值教育制度。
大前研一这样解释道:
由于偏差值制度的实行,人的能力被数字化了,所以日本的学生经常会被问到你的偏差值是多少这样的问题。
所以他们在这个时代是不会有危机意识的。
因为在他们的意识里,这个社会将来不管发生了什么事,都将由那些高偏差值的人来解决。
自己用不着去浪费脑细胞,只要按照别人说的去做就可以了。
他们习惯于在同一班级或者是同一年级组中作比较,然后认为那些高偏差值的人,理所当然地就应该去政府部门工作。
同样,能进入媒体工作的人也被认为是高偏差值的人。
所以,他们认为政府所做的一切决策都是对的,媒体所说的话也全都是可信的。
日本社会的现状就是这样。人人都把政府和媒体当做自己生活的指南。他们根本就不会去思考和反思。
这岂非也是另一种层面的奶头乐?
通过阻断你的希望,让你活在别人为你设定好的框架里,停止思考,失去独立的能力,越来越依赖于环境。
05
私下里,我跟一帮朋友聊天的时候(嗯,就是大家熟悉的高太爷、曾少贤、孙圈圈……),大家都会说:我们选择了 Hard 模式。
因为,愿意深入思考,愿意看我们文章的人,本来就是小众。
大众喜闻乐见的是什么呢?
情绪,观点,立场,站队,看文章就是为了放松的,最好别让我再去用脑子。
毕竟,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太多太多被人为创造出来,来吸引我们注意力的东西:偶像剧,大片,综艺,娱乐圈花边,网络游戏,热点消息,诸如此类。
我们每天光是保持专注,其实,就已经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拿热点资讯来说。
一条 APP 推送,背后都是一个运营团队,群策群力,经过初稿、初审、复审等一堆环节,有着专业的消费者行为学作支撑,用尽各种文案技法,目的是什么呢?
就是吸引你的注意力,点进去。
同样,一款网络游戏,背后可能是几百人的团队,用最前沿的科技,最详尽的数据,通过声、光、交互、反馈等全方位途径,在各种心理学、行为经济学、认知神经科学等理论指导下,精心打造,
目的是什么?
为了创造一个虚拟空间,来消磨你的时间。
一个综艺节目,背后可能是精确到秒的台本,现场五六个机位,多次的彩排、训练,从场景到灯光到音乐,再到人物的服装、语气、动作,全部精心调制。
目的就是为了让你沉浸进去,在观看的时候,忘掉时间的流逝。
而反过来,无论是学习、阅读、思考、写作,这些事情,哪一件有着这么强大的阵势?将触及成本降到这么低?
不存在的。
这就是消费娱乐文化为我们创造的牢笼,而我们正心满意足地,一步步走进去。
06
当然,我并不反对适当的娱乐,否则活得也太累了些。
但是,更常见的现象是什么呢?
下班了,一身疲惫,想着今晚要学习,忍不住还是把手伸向了手机,刷起微博,玩起王者荣耀。
放下手机已是深夜,一边告诉自己明天再努力吧,一边洗澡、洗漱,然后睡觉。
第二天,重复着跟前一天一模一样的生活。
这是很正常的。
前文讲过,一切娱乐产品:影视剧、综艺、游戏,它们背后有着庞大的团队。
这些团队的唯一目的,就是用尽各种手段,去降低你触及它们的阻力。
它们会在你视野中不断出现,用各种资讯、消息提醒你,诱导你去点击。
一旦点击了,就再也不会给你机会离开。
想一想,你已经有多久,没有真正为自己的目标做过一些事情了?
这里面最严重的是什么呢?
一旦你习惯了这种低成本、高回报的刺激,你就很难去做那些高投入的事情了。
人的阈值,是会不断升高的。
所以,这个时代,我们似乎很难再产生情绪的波动,很难去投入到一样东西上面,很难专注去做一件事情。
因为,我们的大脑已经被周围的环境,塑造成了一个高刺激阈值的对象。
习惯了轻而易举能获得大量愉悦感,你就会慢慢对这种愉悦感脱敏。
久而久之,这种强度的愉悦感已经满足不了你了,你需要更高强度、更持续、更深入的刺激。
相对而言,愉悦感更少、付出更高的行为:比如学习,阅读,思考:自然也就没有人愿意去做。
这样下去会有什么后果?
公众们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失去自主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最终他们会期望媒体为他们进行思考,并作出判断。
这是一个很可怕的事情。
07
最后,我想给你几个建议:
1. 拒绝低幼化的语言刺激
什么是低幼化的语言刺激?
绝大多数的网络流行语都是。
诸如我也是醉了666扎心你看这个面,它又长又宽……
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语言塑造了我们的思维。
我并不是说牛逼就一定不如厉害优秀出色:但如果有一天,我们要表达厉害,只会说牛逼,这岂不是很可怕?
日常生活中,尽量拨出一定的时间,看深度的、优秀的书籍和文章,保持自己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谁掌握了语言,谁就掌握了思想。
2. 拒绝抢夺注意力的低劣产品
如果可以,拒绝从众,拒绝那些肤浅的综艺、影视剧、热点消息、娱乐圈资讯,只看最优秀的作品。
什么是最优秀的作品?
至少,是有突破性的,不反智的,引发思考的,有诚意的,需要动脑子的:《黑镜》就很不错,《权力的游戏》也还可以。
不要让自己成为愉悦感的奴隶。
不动脑子,能带来短期的愉悦和轻松,但长期来看,它只能导向空虚和无聊。
3. 为自己设定有意义的目标
找到一件有长期收益的事情,并从中获得幸福感这是一件你需要在30岁前做到的事。
很多人问我:你不看剧,不看电影,不看综艺,不聚会,不玩游戏,你平时究竟都干些什么?
我说:学习啊。
他们问:不会觉得无聊吗?
每每获得一个新知识,每每将新知识纳入自己的思维体系,所带来的快感是无与伦比的,怎么会感到无聊呢?
所以,请找到一件能够带给你长期收益和幸福感的事情,把它安排进每天的日程中。
不需要追求物质收益,也不需要苛求成为领域专家,它的意义,是帮助你对抗慵常、平凡、索然无味的日常生活,让你保持头脑的清醒。
这就足够了。
文章结尾:再次申明所有转载文章仅供学习,感谢Lachel老师的分享,如果喜欢我的文章点关注❤️吧!比心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