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真诚地追随理性的原因,但缺乏声音,整上缺乏良好的感觉,所以不看问题所有的方面。他们倾向于与一种类型的人交谈的活动,阅读书中的一种类型,如此便暴露出问题所在,只接触到了问题的一个观点。
曾经有人做过这样的一种实验:将老鼠关进一个透明的玻璃盒里,在盒子中放入一块透明带电的玻璃挡板,将老鼠与肉分离开,老鼠一开始进入的时候尝试去拿,每次都被电到,次数多了,便再也不去尝试。后来实验者把那块透明的玻璃去掉,可是老鼠再也不敢去尝试了,即使有可能会成功。
…难道你不觉得,这个实验与人的内心活动相似吗?简单的一个例子,假设你买一个早餐,第一天买的很棒,第二天换了一家店很糟糕,第三天又换了一家依然很糟糕……几次之后,你会怎么选择?怕以后就会固定的选择第一家了吧!可是,你不知道再试一家就会找到最好的。但是在你的思维定式中,还是选择了安逸。
一个人受到挫折失败,一次没关系,3次,4次……甚至更多,这个时候你还愿意继续尝试吗?想必不多了。可是,这只是绝大多数人,还有那么一小部分人,他们选择继续。(当然,前提是你的方向必须正确,不然反方向尝试,永远都不会到达终点,只会越来越远)。可能大多数人听说过二八定律,通俗来讲,这个世界的财富掌握在那少数20%的人手里。剩余80%则为这少数人打工,过着平凡的生活。而这些少数人之所以可以成功,最大的原因就是他们突破了自己的思维,打破了一直以来的“安全感”。
或许这么说你还有一些疑惑。
本周的翻译计划的部分内容,与我今天所读到的一本书产生了共鸣。也许听我说完这个例子你便会明白一些。
例子很简单,就是关于两个人。
题目很直接,一套房子消灭一个梦想。
通过这个图片可以直观的看出,追求安全感觉得有一个房子心里才踏实的小强,在未来的十年中,被房贷压的喘不过气,不敢跳槽,在本该奋斗的年纪放弃了学习,投资自己,同时也就渐渐地选择安逸,原地踏步。反之小明,不用还房贷较为轻松,为自己投资,学习,建立人脉关系。我们再来看一看10年的他们各自情况。
这就是差距,小强买房,而且还是地段一般的小房子,而小明则先投资自己,十年的时间,他可以为自己创造更好的条件。
以上两个人的经历为何差距如此大,其实归根结底,就是我们的思维方式不同。我们往往会被一个观念而把自己的一生束缚。
通过不断地训练,我们尝试打破思维定式,才能让自己看到更不一样的世界。所以说那些什么安全感,归属感,其实都是你给自己建立的一堵围墙,你把你自己锁在里面,出不去进不来。
今天说这个例子我想表达这么3点:
1、永远不要放弃追求最好的事物
2、打破思维定式让自己“解放”
3、不要在该奋斗的年龄选择安逸
仅此文献给那些正在奔跑在路上的你们,愿你我都可以找到最终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