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是去年冬天上映的,因为主观上觉得是一部催泪大片,所以就没去电影院看。由于上周加班太多,长时间对着电脑,感觉眼睛干的很,于是就想起了这部电影,姑且就用它来湿润下眼睛。
前面也说到过,没看电影之前,我感觉这是一部类似于武侠小说中屌丝逆袭那一类形的,然后再加以各种催泪弹,从而以泪点作为最大卖点。
但看完后发现,国外编剧绝不会做这么没水平的事。这部电影比较有趣的一个地方就在于,主线是小男孩奥吉怎么融入到校园生活,但整个故事并不是以这条线贯穿到底,中间会穿插和奥吉有关系的其他人物的独立的小故事。有点类似于非线性叙述类型的电影,比如《低俗小说》和《杀死比尔》,但又不完全是。
成长的过程中,你是否一直是大家口中那个懂事的孩子?
由于奥吉先天残疾,父母的注意力自然全部放在了奥吉身上。而他的姐姐维娅,则被迫成了那个懂事的孩子。
所有小孩似乎都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善于哭闹的孩子有糖吃。这些孩子长大后,也明白好的东西需要自己主动争取。
而那些从小特别乖巧懂事的孩子呢?他们和父母亲逛街时,看到好吃的或是喜欢的玩具,如果父母不点头,他们再想要终归还是得不到。父母从小给孩子灌输一种思想,要做一个懂事的孩子,理解父母的辛苦,生活的不易。长此以往,这些懂事的孩子长大后,则大都不敢主动去争取自己想要的爱情,工作,生活。因为他们明白,要懂事,要谦让,要为他人着想。
但是,作为一个“懂事的孩子”,有没有人懂你呢?
成长的过程中,总会有些人没有缘由的离开。
维娅暑假结束后回到学校,她从小一起玩到大的好朋友米兰达,却好像若有若无地疏远她。为了符合电影整个温馨善良这一主题,虽然最后交代了米兰达为什么疏远维娅,并且重归于好。但是现实生活中,有些朋友或许陪你走了好长一段路,但终归还是会离开。
我有一个朋友,我们从初中相识,到去年差不多有15年。期间我去过很多遥远的地方,也有过很长时间不联系,但我们的友情并没有因为空间和时间缘故而疏远。
但是后来却慢慢开始疏远了起来。以前见面,两人总会是各种说不完的话,可是之后见面的聊天,大多是我在说,而他只是一个听众。有过这么两三次以后,我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这件事本身并没有谁对谁错,或许他要考虑生活中各种琐碎的事,工作,结婚,房子等等。
硬要说一个原因的话,那么就是我们都长大了,已经到了讨论房子的年龄。长大的代价就是你收获某些东西的时候,必然要失去某些东西。
你是否会一直善良的活下去?
电影最后,小男孩奥吉依靠自己的聪明善良,和班里好多同学成为了好朋友,这其中还有曾经欺负过他的同学。在毕业典礼上,校长给他颁发荣誉奖章的致词中说道:一个人的伟大并不是依靠力量去打败什么,而是依靠自己的魅力影响到周边的人。
在如今的社会做一个善良的人,会不会被贻笑大方?在过去的日子里,我也曾因为生活偶尔不怀好意的玩笑,有一瞬间,想过做一个坏人。但是生活也不尽是如此,因为也曾有过雪中送炭的朋友。所以每每内心中滋生恶意时,也总会想起那些在我生命中出现过的善良的人,让我内心的恶意不至于扩大,就这样笨拙的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