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宋代,有这样一位大咖: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伟大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是个秉性开朗的乐天派,是个怀有慈悲之心的道德家。他一生从政,是百姓爱戴的地方官,是清正廉洁的诚恳精进的士大夫,杭州Z名的苏堤就是他在任时主持修建的。
不知你是否猜出这个人是谁了呢?他就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
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曾说: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
苏东坡在中国人心里是一个既亲切又让人佩服的伟大人物,以生活乐观的态度感染了无数中国人。但他自己的一生其实并不顺利。
在官场中几经沉浮的他,经历了人生中几次大起大落,有过短暂的高光时刻,也经历了3次被贬。他人生中的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曲折坎坷,颠沛流离,甚至是艰难困苦的。但是无论何时,他总是能用自己的方式去化解,用“作个闲人”的方式去治愈自己,这是让身处于现代的我们Z值得学习的。
《作个闲人:苏东坡的治愈主义》,是著名文化学者费勇教授从现代人的视角解读苏东坡的作品。
“做个闲人”是苏东坡“治愈主义”的根本理念。这个“闲”并不是清闲、悠闲,而是指一种自然而然,率性真实,问心无愧,轻松自洽的一种状态。
“治愈”这个词,它很容易让我们想到阿德勒,想到黑塞,想到荣格。而实际上古今中外的治愈主义,本质都是一样的,都是在内心求得与自己的和解,不拧巴,不纠结。那么苏东坡是怎么做的呢?
一、面对生活, 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东坡的生活状态,是受到他士大夫身份影响的。他20多岁的时候进入官场,在40年的从政生涯中,他曾在12个地方生活过,除了在杭州和汴京洲住过两次,其他的地方都只是短暂居住,可以说苏东坡一生都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
因为在宋代,官员的职位和住所并不是自己能决定的。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当你受到重用的时候,就可以到中央任职。反之,如果政权更替了,或是自己的政治理想与当下政策不符,就可以主动请令调离权力中心,申请到地方或基层去任职。
所以,苏东坡曾两次进入权力中心,但都因为不能忍受其中的权力相争而主动请求调到地方;还有三次是被贬黜的。
通常来说,大部分的官员都不会在任职的地方买房置地,可是苏东坡却不一样,他曾在宜兴、黄州、和惠州三次置地买房,但是房子峻工之后并没有住多久,就又被调到其它地方了。
或许这就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观念,有房子的地方才是家。尽管苏东坡也十分清楚自己漂泊不定的状态,但他却说:你的心在哪里安定下来,哪里就是你的家。然而,把心安下来,却一点都不简单。
苏东坡在写下这首词的时候是1086年,那是他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刚回到京城不久。在经历了富足和困苦,繁华与简陋之后,他对于何为幸福,何有安定,有了更深的见解。
所谓此心安处是吾乡,就是指无论我们处于才能样的环境之下,都不要消极认命,也不要随波逐流,而是要更有效地利用身边的资源,尽可能活出最好的状态。即使环境再恶劣,也要守住那份生活的尊严,用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应对生活,让自己成为掌控生活的主人,只有这样才会让自己心安,这和具体在什么地方,关系并不太大。
正是因为这样,苏东坡在经历三次人生低谷时,都可以坦然应对,无论身处何处,都能让自己快乐。
那么反观我们自己,我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很可能会“认命”,觉得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没有用;或者处于没有目标,随波逐流的状态;抑或很容易被外界的声音所干扰,对现实充满了不满和抱怨。总之,就是整个人处于浮燥和不安的状态之下。
那么,当我们遭遇人生的不顺时,不妨想想苏东坡“此心安处是吾乡”这句话。用积极的态度和方法去掌控局面,用有效的行动去改变局面,成为自己人生的主人。
二,面对工作,何时忘却营营2
苏东坡虽然在他那个年代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但是他和我们普通人一样,也会有世俗的烦恼,比如“工作”这件事。苏东坡在很多作品中表达了自己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如果放到现代,他也是一个充满了焦虑的公务员,同样也要思考应如何在工作和兴趣,现实与理想中找到平衡点。
苏东坡引用了韩愈的“两事皆害性,一生恒苦心”,表达了他不喜欢工作,但为了养家又不得不在官场上打拼的无奈。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钱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为了钱工作则是一个十分正当的理由,这和现代社会是一模一样的。
好在那个时候的Z治环境比较宽松,苏东坡不喜欢权力中心的Z治斗争,并选择了远离朝堂去做一个地方官,将自己的一腔热血都奉献给老百姓,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他正是通过这种方式给自己的工作赋予了新的使命和意义。
在凤翔做签判时,他修改了差前衙役规则;杭州做太守时治理了西湖水系,修建了苏堤;在密州做知州时解决了蝗虫和盗贼的社会问题;在徐州做知州时治理了洪水.......他的这些功绩展现出他是一个出色的管理者和政治家,也是一个有担当有责任心,一心为民的好官。
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如果不喜欢这项工作但是又离不开,那么就只做好本份之内的事就好了。所以在职业选择上,苏东坡和我们现代人一样是个保守的人,愿意呆在“体Z”内。但是他和我们不同的是,他虽身在体制内却可以活出体制外的自由,这既有他对士大夫这份工作的敬畏,更多的是他拥有一颗热爱生活,以及愿意去创造生活的快乐的心。
我们作为现代人,不论体Z内外,可能也都不太喜欢自己的工作,但是对于这个“不喜欢“我们又去做了什么呢?是毫无作为地等着它把自己有效的时间统统熬完,还是采取更加积极的方式去改变现状?
比如在业余时间去开展一份自己擅长的副业;比如培养自己一项技能,在时机成熟的时候转换赛道;比如先全面了解一下目前的工作,从中发掘自己有优势和可以发挥的点,也许工作并不像自己想得那么糟糕呢。
三、面对挫折,也无风雨也无晴
1079年,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到湖北黄州,成为了一个没有任何实权的没有收入的团练,这让他的日子从繁华一下子跌入谷底,但是这并没有让他过分悲观失望,他甚至还打算在黄州安家,买地盖房。
一次出门遇雨的经历,让他写下了“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词句。
这首诗是苏东坡依照自己的经历写下的,回首往昔,再看看现在,无论好的坏的,以前经历的一切都已成为了历史,又恢复了往夕的平静,既没有风雨也没有晴天。这既是接纳,也是释怀,更是与过去的和解。
作为现代人的我们,更容易浮躁,也更容易焦虑。我们更加看重以往的高光时刻,也忘不了那些曾走过的风风雨雨。然后我们常会忘记,其实我们的眼光,更应该放在未来。无论是睛天还是雨天,终究还是要过去的。
接受一切荣耀,也不执着于曾经的失败,因为这些都是生活的常态,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都不影响我在自己的道路上坚定地前行,尽全力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演绎好自己的人生。
结语:
在这本书中,作者费勇教Shou用苏东坡的诗词文章作为一条线,串起了苏东坡的人生经历,同时也让我们通过他一生的官场之路,了解到了宋代的Z治Z度。
苏东坡所谓“作个闲人”的理念,说到底就是用自由主义的“闲” 去治愈“忙”所带来的痛苦,去接受生活中的任何场景,然后打破他们原有的框架进行重组,并从中发现新的意义的一个过程,这也是与自我和解的一个过程。
然而说到底,每个人所经历的痛苦,都只能靠自己来治愈。如同书中这段话:
承认自己的渺小,承认自己不够完美,承认自己无能为力,安于天命,把自己交给大自然,抱着惭愧之心,随遇而安,想做的事,尽力去做,喝喝小酒,听听音乐,看看白云,倒也轻松快乐。
愿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找到那条自我治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