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浪潮刚刚过去,我似乎还有些漫不经心的沉浸在春节气氛中。
但是,今年从中看到了关于社交的问题。
大年初三,一大家子人要聚在一起吃顿团圆饭。我除夕前一天才从城市赶回乡下,习惯了柏油马路,走在黄土铺的“路”上感觉特别颠簸,不过颠就颠一点吧,马上就见亲人了。心里面又多了一份踏实和期待。
这是去太姥姥家吃饭,太姥姥膝下子女儿孙数起来有七十多个。一大家子全聚在一户农村小院里头。真不亚于办个喜事。
过来了以后就免不了亲戚之间唠唠嗑,这就要尴尬了,周围的大叔大妈自己都叫不上来…… 愣是站在那里,其实我内心深处对这种与自己不曾接触几次过的亲戚们进行强迫式社交,内心是很拒绝的。为了缓解尴尬,为了在人群中显得不那么“打眼”就默默的刷手机。内心真的很无奈,明明是流同样血的亲戚,我甚至都做不到认识对方。可能这种情况只在我身上有吧
到了吃饭的时候,摆一大张桌子,一大家子就这样坐。本来我思量着,吃饭的时候能找找话题缓解一下尴尬吧。可当菜端上来我竟然没法动筷子,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拘束感,我是城市里长大的,乡下的东西真的是吃不惯 也可能是我内心深处不自觉的有一些 “城里人的优越感”吧。
亲戚里面也有些会说话会带动气氛的,马上站起来聊聊这两年他们家孩子的什么留学啊,高管啊。遇到这种情况我其实听的很不耐烦。因为这一大家子里面,我不是那最有出息的一个,其他亲戚羡慕的目光就在给我不爽的怒火添一把油。再说,你们家孩子的那些事早就在 朋友圈里发了多少次了。
在古代,人都是很重情义的。因为那个时候的联系很落后啊,也许一个人一两个月都杳无音信也很正常。所以古人都很珍惜亲友之间的见面。他们把这些感情当做是那么大的世界中自己的一些归属。这是古人远距离的一些社交。而很多古代社交不过是村前到村尾的距离罢了。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每天都见面,每天都发生社交,也许今天你帮我收收菜,明天我帮你喂喂羊。淳朴的古代人农村人没什么文化,也没什么心计。社交就是一件简单快乐的事情。
而现代,互联网普及以后,社交变成了一件简单的事情。也许我的朋友有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的文化背景。但是每天生活在这些五花八门的社交之中,我们渐渐的开始有了自己固定的圈子。比如我是干销售的,我的朋友圈就只有一些同事或者客户。我瞧不起耕地的,而耕地的也不会与城市里的人有什么交往。所以当我们被强迫与其他圈子的人交往的时候,就没有什么共同话题,没有什么好分享的。这是一点问题
另外的问题是,现代人的社交中,因为利益而社交的的成分很大。
也许我和你交往只是看上了你有钱,你官大你可以帮到我。
这些社交的出发点就处在一个不恰当的位置。我们的朋友渐渐的成了我们的“工具”
所以人们常说初中高中的友谊是最纯洁最值得纪念的。初高中,每一个人都还是孩子,没有那么多心眼,社交在这时候就只是一件快乐的事。天然无害。
昨天看到 简书 上有篇《我读了三年大学,没交到一个真心朋友》的文章。这时候社交就不那么纯粹了。
有时候觉得,社交真的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其实我们到现在依然向往着 真心的朋友 只不过有时候 迫于生计 不得不 昧着本心 而去进行社交。
现代社交的问题说来简单却也麻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