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都想写一篇文章来记住家里窗口射出的那一束橘黄色的灯光,但却一直不曾动笔。
虽然我的朋友都说我总有自己的年度计划,也总能按部就班的生活工作学习。但其实跟我待久一点的人就知道,对于日常生活,我总是毫无计划,每天看起来忙忙碌碌,但总是自己都忘了自己在忙些什么。我总说:计划赶不上变化不应该成为懒惰的借口。但其实我自己总是在为自己找这样的借口。便如一直想写的那束光,却一直只在想写的范畴。
一
记得第一次想用文字记录那束光,是在中学的时候,我从12岁便离开家到寄宿学校求学,每周只有周末的时间才可以回家,星期天便要赶回学校。那时候家里的经济条件不是很好,学校的菜品基本属于教师吃剩下的全放在一起的大杂烩,味道不怎么样,价格还不低。也或许是我不舍得花爸妈的钱,也或许我不爱吃那些一锅烩的菜,记忆中,中学时光都是在干菜酸菜中度过的。每个星期回家,妈妈总是会搜集各种能留的时间比较久的菜,然后用锅把水分全部蒸干,然后让我带去学校和饭吃,说实话这些菜真的吃多了,会觉得只吃米饭都更香甜,于是每周末回家的大餐,虽然都是一些家里自己种的菜,但是却是人间美食。
到周五的时候,我们总是会选择不吃中饭,哪怕下午上课一个个饿的肚子咕咕叫,但想到马上就可以回家吃饭了就觉得不饿了。我家前面是一大片田野,为了早点回家,我经常从田野中直穿而过,那时候竟然也不知道怕,只看着远方,远方从我家厨房窗口射出的那一束橘黄色的光。似乎能让我忘记饥饿,忘记脚下随时可能来的危险。因为心里知道,那就是家,是奋力向前的目标。
二
第二次想用自己的笔记下那一束光,是在第一次离开家乡,去外地上大学的时候。可能是中学也离家不是很远,也许是至少每周可以回一次家,虽然很早就开始住宿的我,也不曾感觉到有落泪的冲动。但,当妈妈帮我打点好行囊,送我上火车的那一刻,我止不住自己的眼泪,仓皇逃离。于是在开学没多久军训完,在一票难求的国庆假期,在第一次独自一人坐火车的情况下,哪怕是下火车是深夜的车票,我也选择了回家。
我的家是在一个一个小县的一个小镇的一个小村庄里,而火车站却在市区,思家心切的我一心只想着回家,却忘记了,凌晨三点下火车,就意味着必须在火车站熬到七点才会有最早的一班回县城的车。还好在火车上遇到好几个同县的老乡,便拼车回到家(司机先生人很好,说没有多远的路程便把我们都分别送到了家),司机把我送到了马路口,我走路回家,抬头,入眼的却是家里那一束橘黄色的灯光,一路的担惊受怕,一路的奔波,在目触那束光时,泪如雨下,但心里却无比的踏实,因为我知道,那就是家,那就是停泊的港湾。
后来我问妈妈,那天我并没有打电话回家,你们怎么还开着灯?妈妈说,你爸天天开着那灯,说外面过路的人可以照照路。但我知道,爸爸是从中学我离家开始才特地把靠里面的灯移向窗台。
三
第三次想起那束橘黄色的灯光,是在第三季《中国好声音》鸟巢之夜的那晚,张磊以一首《异乡人》获得本季冠军,我也被他深深的打动了心。只有处在异国他乡的人,才能真正体会,那一种对故土的思念,才能真正的触动心灵。而我便想起了那一束灯光,那一束让人心安的灯光,那一束叫做家的灯光。
苦日子总是会慢慢过去,好日子慢慢来到,虽然家里做了新的洋房,有了新的家具,但窗口的那一束橘黄色的灯光,爸爸从不曾把它换掉。在大家都开始追求白炽灯的年代,爸爸依旧为远方的儿女点亮那一盏属于家的灯。
橘黄色的那一束灯光,从家,一直射进了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