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我在离家3公里以外的咖啡店,外面小雨淅沥。
10分钟以前,我趴床上纠结要不要午休。
今天没有琐事纷扰,原本打算上午写点东西,我这么正式的想着,然而,一个上午过去了,半个字没写出来,零食倒是吃饱了。
该死的拖延症!
临近中午,困意来袭,趴床上思考要不要睡会起来吃东西,结果肯定如往常一样,一不小心睡了两个小时,醒来发现过了饭点了,拖着沉重慵懒的身体起床晕乎乎半天,看看时间,又该接娃了。这大概是一个深度宅主妇的日常。
以前觉得拖延症和抑郁症一样是个矫情的毛病,也只有现代人才那么多破事,一个拖延也能成病症,直到自己的惰性思维把生活过的一塌糊涂才意识到拖延症的可怕。
因为它真的能在意识上摧毁你!
严重的拖延症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如出现强烈的自责情绪、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定、贬低,并伴有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一旦出现这种状态,需要引起重视。
以上是百度下来的医生友情提示。
如果不是有看书的习惯,偶尔刺激思维,我想我已经濒临生无可恋抑郁症的边缘。
而这罪魁祸首竟然是拖延症。
不想从拖延到抑郁而亡的看过来,你中招没有?
1,“身体力行”的懒
爱拖延的人必然生活中是个懒人。
不想起床,拖!
不想做家务,拖!
不想出门,拖!
不想运动,拖!
…
一天拖完了,啥事没做,没事,有明天!
然后第二天闹钟响起那一刻,继续各种拖。
时间一久,浑浑噩噩。
尽管我们知道一切拖延的后果,却仍然在自责同时无意义去拖时间。从几分钟到几个小时…
2,惰性思维
这是懒中极品,源自大脑的被动思维。
要说懒人也就算了,至少有的懒人身体懒,脑子勤快啊,想着怎么让自己心安理得的懒,让别人去代替自己干活,这可是需要脑子转的灵活的才能实现的。
关键有一种懒,叫惰性思维。思维一旦懒了,人离废人就近了。
被动是惰性思维的根源,你看不到这种人主动倒腾什么事,也不会在他必须做的事情上看到做事的激情,一切都那么被动,有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漠然感觉。
当然这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的结果,比如小时候父母对你生活以及思考的一切包办,如长大后伴侣对你经济上的一切包办。
有人包办,养成了不主动思考的习惯,脑子迟钝了,思维变的懒惰,然后作用于身体,也会一切慢吞吞。各种慢,各种墨迹,各种拖。不知道这算不算对拖延症最好的解释呢?
说白了,真的还是矫情。就像我一大学老师无情的批评抑郁症,抑郁症说白了就是吃饱了没事干,闲的!虽然言辞过于偏颇,但从一方面来说,是有道理的,你要是下一顿饭在哪都没着落,哪还有心思去抑郁。物质基础决定精神世界,物质没解决哪来的精神问题?当然,天生的孤独症除外。
问问勤劳的农民伯伯,大爷会吧唧着叶子烟,吐口烟圈问你,啥?抑郁是啥?
嗯,拖延症也是这样。大爷会告诉你太阳下山之前干不完活,晚上拉牛回家会容易因视线不好跌进水田里。
总结完毕,无论身体还是思维,拖延症就一个字,懒!
意识到问题所在,就离解决问题近了一步。
关键问题:告别宅。
我曾经因为在家宅的住而自豪。慢慢的,发现宅被列入慢性自杀是有道理的。
首先,你的生物钟固定,长此以往细胞容易疲倦。好比审美疲劳一样,在一种状态下久了,积极性和创造力会随着熟悉而减弱,然后麻木,人也容易在家呆的随性,疲倦,提不起精神。精神状态和个人形象会被摧毁。
比如在家能坐着自然不想站着,能躺着自然不想坐着,躺着自然就不想清醒着,这大概是在家容易打瞌睡的原因吧。
个人形象也会因为熟悉的环境和随性,邋邋遢遢,时间久了,气质容易大打折扣,这或许是我不修边幅的又一原因吧,昨天文里没提到的。
现在想想,其实自豪不是因为在家宅的住,而是与自己独处的能力强弱,换个环境独处,吸吸“人气”和自然味道,在不影响独处思考的同时又能获得新的灵感和生活感触,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这就有了我大步迈出门的动力,不想再被拖延吞噬!没想到,关门的瞬间,我的素材灵感来了。
这就是收获。
脑子和身体是相互作用的,都不能落下,缺其一都不能从根源脱离拖延症。
还有个不容小觑的问题:手机。
随着手机蔓延进我们的生活,在低头族盛行的今天,呼吁放下手机呼声越来越大,聪明如你,有没有发现你的拖延症大部分源自不愿放下的手机?
所以,开始吧,放下手机,迈开脚,开动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