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看过《亲爱的》《中国合伙人》后,对陈可辛导演的作品莫名的好感,一个来自资本主义殖民地的导演,能精准把握内地故事素材并准确毫无赘述的演绎出来并能感动无数内地观众,我认为这比内地导演同样做到此标准更能让人竖起大拇指。
《七月与安生》这是一部十年前看过的小说,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为安妮宝贝笔下的故事,犹如她刻画的女主角,纯棉布格子衬衣下包裹着的对青春对友情、爱情深刻到骨髓的认知和表述。
故事情节分为几个篇章,利用七月的“讲述”巧妙的构成一个叙事结构。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是节奏紧凑不拖沓,她们俩从13岁相识,一直形影不离,性格迥异的两个女生同时爱上一个男生,然后发生一系列的故事。从小家庭幸福成绩优异的七月和家庭破碎问题少女缺乏关怀的安生,因为差异而互补但又因为差异而产生隔阂,尽管如此,她们仍是彼此一生当中不可缺少的人,她们羡慕彼此,却又不得不去在彼此面前伪装自己的内心,正因为了解彼此,却又为了彼此不得不去坚持自己选择的生活,直到精疲力尽。
在第一个结局里,追求自由的安生嫁给了一个平凡的男人,过上了平淡的生活,而追求安稳的七月却因为家明的逃婚而不得不过上安生向往的流浪人生,这样的结尾其实充满了无奈又充满了必然,他们的结局或许都不是他们意志选择的结果,更多的是为了救赎自我和救赎对方。
在第二个结局里,七月变成了勇敢的出逃者,她让家明逃婚,只为自己的出逃有一个合理的借口,她坐在医院的楼梯说出安生曾经说过的:“我只是不想把离别弄得太伤感。”安生变成了责任的承担者,她抚养起了七月与家明的孩子,过上了安稳的生活。在这个结局里,七月变成了安生,安生成为了七月,跟第一个结局不同的是,这个结局是主人公自由意志的结局,其实七月从小心里就埋了不安分的种子——第一次见面时俩人砸的消防栓,其实是七月砸下去的,七月所谓的乖巧和听话,只是她懂得如何讨大人开心——“真正聪明的人是不会让别人看出来她聪明的”,七月的这句台词点出这段的中心,而安生,只不过表面追求自由和不羁,她始终没有取下过家明送给她的玉坠,即使换了个链子挂它,她的心中其实一直向往着一个安稳的家。
而第三个结局(真正的结局)中,真正在27岁结束生命的人,是七月,所谓的第二个结局只不过是安生编出来骗家明的,这是一个残酷的结局,而七月与安生的关系,正是在这种死亡中得到升华,结尾俩人照镜子的长镜头暗示——安生其实已经变成了七月,她其实是在代替七月活下去。
或许是怕这样的结局太过残忍,导演最后还加了一个温暖的结局——在安生的小说里,七月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生活着。这样的三重反转在观影过程中必然是一个很好的体验,难得的在于每一个结局都有其合理性而不显得突兀,其实导演最后想表达的还是温暖与美好,不论七月与安生的关系中有多少互相伤害,但最终她们是彼此交融的,谁都离不开谁,身上都带着浓重的对方的影子。
在演员表演上,三位主要演员都奉献了完成度很高的表演。首先在人物设定上,七月与安生的性格就要比小说当中更加丰富一些,七月除了温吞也有爆发的一面,而安生除了不羁也有敏感脆弱的一面。 先说安生,这个人物首先就是性格分明的非常出彩的,周冬雨把这个角色诠释得很丰富立体,印象深刻的是她与家明初见的一场戏,略带痞气的台词和暗暗的偷笑都演的太生动。但相比起来,其实难度更大的是七月这个角色,因为她不止要演出温吞的一面,还有她隐忍中各种复杂的心理活动,以及最后的爆发。七月对待这段感情可谓一直是小心翼翼,不管是饭桌上爸妈对安生的偏爱,还是男友对安生的好感,她都心知肚明,但她包容与照顾的表面正如安生所说:“你算的比谁都清楚。”庙里发现安生和家明在庙里的所作所为装作浑然不知,发现家明送给安生玉佩也只是默默哭泣,马思纯把这种小心翼翼拿捏得非常到位,在表演的难度和层次上看,其实这种内露的戏比外露的戏难度更大层次也更丰富。而且马思纯也有一场精彩的爆发戏,就是卫生间脱内衣的一段,她的多年以来所有不满、隐忍、退让、伪装在那一刻仿佛火山一样喷薄开来,这一场哭戏看得人太揪心,眼神充满各种复杂的情绪、面部肌肉都在颤动,可以说是身体的每个毛孔都在戏的情绪里。
最后还要特别表扬一下马思纯的台词功力,电影所有的旁白都是马思纯完成的,声音很有故事感台词也说得很棒。
这部电影我全程哭到结束,有感于两位女主演精准的演绎,有感于每个人的成长蜕变过程中总要经历的内心挣扎,有感于她们两个人的超脱友情,虽然开始剧情老套,但是结局并不苍白,有感而发也是对我的青春的祭奠,哈哈。是一部好的电影,甚至胜过原著,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