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别了还来
自我发觉,人到中年,像似没有活过的经验,总爱费心如何活着的问题。我活过的那40多年,确实没有几个深留脑子的片断。过去的事,旁人看来算是大悲,都不经意地变得越来越不清晰,现在只剩下几个点点联着的轮廓。喜悦的事更留不下痕迹,最多记得初恋时的那朵小黄花,在日光下娇艳得刺眼。
据说我这个年龄段很危险,恰遇十指麻痛,让我半夜睡不着觉。我以为是太奋力弹六弦琴的缘故,给指头休息就好,不敢轻易去看医生,免得给我找出一身病。后来越发疼痛难忍,便通过手机搜索自我珍断了一番,发现不是休息手指可以解决的小事,赶紧找医生同学照了一张黑白片子,果真如手机上看到的一样,是颈椎的问题。我更加相信中年危险期的说法。年轻时喝酒、打牌、加班、熬夜……透支了太多的健康。那时我精力取之不尽,醉倒在酒桌上,睡上2小时又可以豪饮了。有人对年轻人说“爱惜身体”,等于叫他不要碰女人。当然也有扛不住的,二十几岁就猝死了。
到了他们说的45到50岁的危险期,年轻时透支的健康问题就会暴发。超出50岁就进入另一种状态的安全期,也就是步入相对更符合人生规律的状态,因而身体虽然不比过去,但损耗变少了,反而健康了。我抱起吉他,低着头一弹就是几个小时,我透支了颈椎。颈椎天生比我好的不一定发病,但发病的一般是透支了天生不如人的部分。身体上天生比别人脆弱的部分,年轻时没被透支,就只会在老年时首先出问题。这是我对中年危险期的理解。
对颈椎病,手机上说手术治疗最好,又说颈椎处神经很多,危险得很。医生同学保守地在我脖上打了几针,我还找了传说中的民间神医——我心急,见一时无效,就用儿子小时玩的一个塑料球和铁棒,自制成按摩锤,得空就往后背乱敲。一些日子后,居然发生了奇迹的效果,十指不痛了,右手小指也伸缩自如了!最重要的是,能弹吉他了,否则我真的担心到了绝望的地步。但我还是不敢掉以轻心,大敲后背成了每天必须修炼的课程。
经过这一不大不小的病灾后,我彻底地意识到自己真的是中年人了,不年轻了,跟漂亮的小姑娘说笑的时候,自然会想到她把我当成了大叔,甚至是大伯,叫我大哥只是不想让我们失落。我感觉,这个年龄看女人更超出了欲望。
敲后背的方法是手机上看来的。从此,我在手机上看的文章多了养生的内容。什么不能吃,什么要多吃,这类东西看得多了,每打开网站,手机屏幕上全是教我怎样吃喝才能健康的文章和视频。是不是大数据就是这样分析我们的喜好?如今,儿子从小抗拒得会呕吐的大蒜,我也偷偷买回来吃;我一餐要吃5种菜,过去想不起来的蔬菜,见手机上说能防什么病痛,便餐餐硬塞进肚里,让几种菜在肚里像熬中药一样混合起来,期望会产防病健康的功效,如果看上去,小姑娘们真把我当成年轻的大哥更好。后来,我开始注意眼睛周围有没有显示年龄的标注——没有鱼尾纹,也没有眼袋,但脸上的痣多了一点,头上的白发30岁时就有的了。男人也注意这些,对我来说真是奇怪,可能是这个年龄的原因。还有,一天到农贸市场,居然有一个跟儿子的奶奶差不多模样的老妇女叫我大哥。这老妇女给我的刺激,叫我更加注意细察本人这张40多年的脸皮。虽然我可以提着一袋二三十斤的大米,一口气快步爬上6楼,但对年轻不年轻的事一点都不敢自信了。
食可养身,他们告诉我精神养生更重要。我也相信最好的药是自身的免疫力。免疫力来自食物中的营养,更源自精神中的养分。于是,我把早想改造阳台的计划付诸实施,搞成一个喝茶的地方。而且我本来就种了很多花草。在花草中喝茶,兴趣提高了不少,更是多了一份独处的宁静。这里成了我在家时呆得最多的地方。除喝茶,我还在这里听歌、看书、写作、弹琴,不时弄一弄花草,时间很快地消失在茶中、书中、琴声中、花草中。
可是,我终究不是活在真空中的人,骨子里想要的宁静抵不过纵横而入的欲念,只有通过文字和弹琴,表示我始终坚挺了40多年没变的天性。这对我的颈椎病影响很坏,只要过于专注做这两件必须勾头的事,晚上睡觉时,左手指会有稍稍的麻意,这让我很惧怕。可是我不做这些,那逝去的40年,我还能保留什么?失去这些,恐怕我也不知道,我从何处而来,还将变成怎样?特别是度过中年危险期后,难道叫我混沌地过完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