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思堆的过程必然是连续的过程,如车之轨迹,一条绵延线。
形象思维的过程必然是间断的过程,如马之蹄迹,一串孤立点。」
反复默念领会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意象,吸收,与学习瑜伽时一吸一呼,筋又可绵延半寸的感受相似。
「来信多有文理不通之处,还有别字,例如“遗撼”“一萹”“拍案旧绝”,你说“小生才疏学浅”,我不认为这是谦辞,愿你留意提高文化,文化不提高,诗也写不好,同时愿你兼习散文,务使文理畅通。
大作讽刺不捕鼠的懒猫,意思不错,但是写得不好。我离开《星星》的编辑岗位已满一年。以后投稿,请直接寄编辑部吧。」
读到这段既想发笑,又不时会换位到那位来信之人的立场,我虽然未至于别字连篇,文理尚通,但失在普通,写信给老先生,收到回信可能都是相似的认真负责的劝诫,收到的话会既沮丧又服气吧。
想象老先生写回信时候一字一字地写下这些话,感慨现代人对这类看起来只是浪费时间的回复甚至都不会动念去做,或者最多口头敷衍两句,而且姿态凌驾其上,散播的都是负面种子。把时间花在手写回信,写给一个语文不太好又已写诗四年,空叹怀才不遇的人,可想胸怀开阔平静如镜,文学以外,首先是心的修养值得我们学习。
沉得住气是老先生的习性,同时是我们最求之不能的贫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