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会带来愉悦感,所以人还是有好奇心去解决一些问题的。这里所谓的“解决问题”是指:“任何成功的认知活动。它可以是理解一段艰涩的散文、规划一个花园、评估一个投资机会等。”
我们多少都听说过多巴胺(一种大脑内的分泌物,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学习系统应该和大脑的多巴胺奖励系统有某种联系,但没有特别明确的研究结论。
但是,解决问题和愉悦感的关系,还是有一些特点的,比如:1,愉悦感源于解决问题的过程;2,解决问题如果毫无进展不会愉悦,甚至很沮丧;3,只是知道答案也不会有很大的愉悦感;4,问题的困难程度对于能否保持你的好奇心非常重要,太难或者太简单都不会让人愉悦。
懂得以上四个特点,我们就能够理解“舒适区”理论了,我们的无聊感和疲惫感来自无趣的重复,离开舒适区,接受一点点的挑战,才能进步。学习也是如此啊,如果一个人的基础水平是Q,那么,适合的难度就是Q+△q,其中△q是每次的难度变化,只有难度恰当,才会让人喜欢。这里的“恰当的难度”要因人而异了。
只有难度适当了,我们才能不断跳出舒适区,愉悦的学习进步。从这个角度来看,大课堂这种模式的学习效果就值得商榷了,学生基础不一致,老师讲授没有针对性,很难会有普遍的学习愉悦感产生。
当然,好奇心只是学习开始的天然动力,处在复杂的现代社会,了解关于大脑学习的一些基本理论,有助于我们提高自身效率,也可以帮助我们破解一些所谓七天速成的迷信。
推荐1:最简单的大脑模型—关于学习01
上文:普通人就是正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