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这个话题一直是很多的人力资源从业者关注的话题,因为一个理想状态咨询项目的实施,可以提升自己在公司内部的地位和提高自己的专业价值。但是,我们实际会碰到如下三种情况的咨询:
情形一:用咨询的外壳包装自己原有的东西。什么意思,就是不论是老板,还是HR,实际需要的只是让自己本来的东西看上去似乎更符合管理科学,或者更有说服性,毕竟这是专业机构提供的服务,大部分的人无法质疑专业的价值,不是吗?
情形二:不知道要什么,只是知道需要改变。这点其实非常的简单,就是我们会发现,由于本身商学教育的缺失,无论是企业的老板,还是业务部门负责人,还是HR,本质上都是在“无师自通”状态上成长,在学习上“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情况比比皆是,对知名机构/知名专家/知名企业有着盲目的崇拜,然后被一轮一轮的割韭菜,只到企业发展碰到困境或者碰到真正可以提供解决方案的人,或者老板自己打通自己的管理脉络。
情形三:只关注成本的咨询。想解决问题,自己暂时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希望通过咨询来突破困境,但是又担心被骗,就想着找性价比最高的咨询,但本质上,咨询其实和产品一样,只有价格体现价值,“便宜没好货”是一定的,撞大运的情况有,但是不一定自己是那个幸运的农夫,能够守株待兔成功。
为什么谈这个话题,我个人倾向于把选择咨询当成是招聘来实施,我们一定要在对自己的问题进行系统思考的情况下,去选择咨询师,然后根据咨询师的所在去选择咨询公司,盲目的追求知名或者性价比,最后带来的不一定是花开果熟,可能反而增加企业发展难度。一个不应该在企业某个发展阶段的工具被应用,会让企业的运营陷入混乱。
我们在招聘中强调人岗适配,在咨询中也应该这样,我们要选择的是咨询师,合适的咨询师是最好的选择,实在不知道怎么选择,最贵的咨询师,也是一个选择,至少不会让企业走弯路。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说,你不了解中小企业的资金困境,无法理解他们的诉求,其实不是,如果一个合适的人帮你解决了某个问题,那么他带来的价值一定远远大于你的投入,这点要从投资角度去思考,而不是成本角度去考虑,如果从成本角度考虑,其他大部分的事情都不用做了。也许我的立场似乎有点偏激,但是就如同近年来很多人追寻的效率提升工具OKR和阿米巴,坦言一下,OKR实际在几个企业成功了?阿米巴在几个企业成功了?好像最后都回归到了传统的KPI,原因是什么?也许我们的整个环境的提升水平还没达到实施那个工具的状态,我们就做了一件我们非常鄙视的事情“拔苗助长”,然后还说:“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何其讽刺!今日闲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