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岙岭隧道通车了,标志着宁波市海曙区樟毛线公路得以全线贯通。
樟毛线公路起于海曙区横街镇毛夹岙村,止于章水镇樟村,南与荷梁线相连,北与望童线、甬梁线相通。
从宁波进出四明山区,有了一条捷径,也多了一条风景线。
大岙岭,是宁波市海曙区横街镇与章水镇的分界岭。
石头铺成的大岙岭古道,曾经是樟村人进入宁波城区的必经之地。
樟村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樟村人,背靠大岙岭,要去宁波城,须经三只亭。”
“三只亭”,指的就是大岙岭古道上的披风亭、甘雨亭和生物亭,也称为老凉亭、中凉亭和新凉亭。
大岙岭古道,曾被评为宁波十大文化旅游古道之一。
岁月变迁,交通方式逐渐多样,古道日趋冷落。
2011年6月11日,下雨天,我和一帮朋友们曾踏访大岙岭古道,古道面貌和同行欢乐,如今成追忆。
当时是东南商报组织的古道探访大型户外活动,走访路线就是宁波十大文化旅游古道,同行者有东南商报的孙肖记者,以及网络红人“山中石”先生等等。
樟毛线公路从2016年开始动工修建,古道局部路段被毁,公路取而代之。
下面的照片,拍摄于2016年12月18日。
2016年,恰逢宁波市区划调整,樟毛线连接的横街镇和章水镇,11月从鄞州区划属海曙区,区划调整后,樟毛线公路建设一度停滞。
2017年9月,樟毛线重新动工开建。
2018年3月28日,大岙岭隧道工程首爆成功,正式开始挖凿隧道。
2018年12月20日,大岙岭隧道正式打通,樟毛线公路进入收官阶段。
2019年6月,樟毛线公路正式通车。
大岙岭古道,变通途。
修建樟毛线公路时,为了方便打通隧道,曾修了一条翻越大岙岭的临时公路,泥石路面,仅能供一辆车通行。
樟毛线通车后,古道和临时公路,都被废弃。
大岙岭隧道全长396米,双向通行双车道,建筑限界净宽为8.5米,净高为4.5米。
樟毛线公路通车至今,知道的人还较少,过往车辆寥寥无几。
从宁波进出四明山,有了一条捷径,不需再绕道鄞江镇,畅行无阻,可以节省路上时间近半小时。
樟毛线,也是宁波的又一条风景线。
樟毛线途经的溪下水库,是距离宁波城区最近的大型水库,建成于2006年,沿岸风光优美。
目前,从新昌钦寸水库的引水工程正在建设中,亭下水库、皎口水库、周公宅水库和溪下水库,通过隧道相联通,形成宁波市饮用水的“朋友圈”。
路边有古桥,名叫古洞桥,原名翠山寺桥,始建于南宋宁宗赵扩嘉定四年,即公元1211年,由横街林村人,参知政事张孝伯,主持修建。
当时的翠山寺桥,由山中乱石砌成,是单孔月洞式,势若长虹跨大溪,历代屡经倾废重建。
上世纪二十年代,宁波古城的城墙,被大规模拆除。
1924年,翠山寺桥再次重修,用所的条石,就来源于宁波城。
宁波古城墙拆毁后的条石,经过中塘河运到凤岙埠头,再由人工搬运,翻越屯岭和江村岭,翠山寺桥得以重建完成。
2006年,溪下水库建成,古洞桥面临被淹之命运,当时的宁波市鄞州区为保护这座具有极高科学、艺术和历史价值的古桥,将古洞桥整体拆迁至翠岩山南麓的小溪上。
这是浙江省首次对单拱跨度和高度都特别大的古桥,进行搬迁保护,古桥得以幸存,为迁建古桥点赞!
樟毛线途经的横街镇芝岭村和毛夹岙村,有成片银杏林,是赏秋的好地方。
待到深秋叶黄,进山赏秋去!
走樟毛线到达章水镇,无限风光在前方。
沿荷梁线,可至小皎、中村、白鹿、大岚等地;沿密北线,可至华光观景平台,红色纪念园、茅镬,而至四明山心。
人间美景,常在深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