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向光明的诗人和诗
花了20多天的时间,差不多看完了阿多尼斯的诗集《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这本诗集是译林出版社出版于2009年一本诗集选译。
很早之前就看过不少阿多尼斯的诗,深深的被其中的意蕴和感情所吸引。就像著名诗人杨炼所说的:让阿多尼斯和我最愉快的,莫过于能从对方的字里行间读出“我自己”:不安,震荡,追寻,超越,永远出发,却无永无抵达。
这样的说法是很贴切的。如果你细心去品味阿多尼斯的诗,你会发现,生活的、战争的、祖国的、生命的、人生的、爱情的,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关于自己的,关于人本身的。
你绝对能从他的诗中读到自己。
譬如一句——“世界让我遍体鳞伤,但伤口长出的却是翅膀。”短短的18个字,道出的却是坚毅,坚强,坚韧的人生。当你的人生遭困境和悲伤痛苦的时候,你可以用这句话来激励自己。人生任何时候都需要坚强的,都需要乐观向上的东西来鼓舞自己。如果没有这样的精神,或者如果没有这样阳光生活信念。
又比如一句——“向我袭来的黑暗,让我更加闪亮。”你可能会想起顾城的一句诗——“黑夜给了我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黑暗本身是消极的东西,是我们生命里避之唯恐不及的。可是这两个诗人却看到的是光明,至少也是滋养光明的。
如果当种这本书的名称,或许你会认为这是一本写孤独的诗。其实不是的。在作者的诗句里,孤独其实是很少的一部分。这也足以看出编译者的用心之处,不会将同一类的诗句归一本诗集之中,而是从诗人所出版的几本诗集里面,每本选译几首。
“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但其中只有一棵树。
绝望长着手指,当他只能抓住死去的蝴蝶。
太阳即使在忧愁的时候,也要披上光明的衣裳。
死亡来自背后,即使它看上去来自前方:
前方只属于生命。”
如果你看到这首诗,你不会觉得孤独是荒芜的是虚无的,你不会觉得,当生命遭遇孤独,是不可以继续走下去的。你可以看到诗人的孤独也是明媚的。
绝望,即使长着手指 也能抓住死去的蝴蝶,并不是一无所有的。即使天空乌云密布,太阳也会在另一方,披着光明的衣裳。而死亡呢?死亡看似来自背后或者前方,其实,死亡和生命是相随的。就在你的近旁,没有一刻离开过。
关于孤独,作者还有另外一句话——“孤独,也是我向光明攀登的一道阶梯。”
02/流亡的诗人和诗
在这本诗集里面有很多关于祖国的事。阿多尼斯原籍是叙利亚,从小便喜爱诗歌,创作诗歌。1947年进入大马士革大学学习,毕业于哲学专业。而在1955年,却因为政治活动入狱。1960年之后便前往巴黎留学,1970年后在黎巴嫩大学教授文学,后又辗转在巴黎大学教书。
在阿多尼斯的大半辈子里,他都是客居他乡。然而他对于祖国的关注却是任何时候都在坚持。在《短章集锦》中,阿多尼斯的许多诗句都谈到了流放、祖国等等问题。譬如一句:“流放地——只有在写作中,尤其在诗歌中才能找到。”现实的政治运动,或扶持或鞭辟,都不能拯救叙利亚民众于水火之中。诗人经历了无数的流亡岁月的艰辛和磨难,他是走在荒芜的土地上,不属于自己的土地上,唯有用语言才能表达自己对祖国的殷切希望。
“他属于一个国家。却无法在其中居住;
他居住在一个国家,
却无法归属其中。
他的名字是罪过,
犹如一颗石子
在历史的脸上滚动。”
阿多尼斯是流亡队伍的一员,同时也是一名失意诗人,除了用诗写下自己的所有情感,他无法释放。流放和流亡并非一个陌生的词汇,在古老的文学传统中,无论中外,都有类似的故事,比如屈原,比如柳永,比如苏东坡。流亡是集权统治的一种产物,流放至是一种政治意义上的放逐,而流亡则是对文化与政治的双重逃离。
这是一种被迫的逃离,人与故乡与文化产生了一种疏离感,并且容易与客居国的文化产生剧烈的冲突。这种疏离和冲突,引发了诗人的精神困境。唯有语言和文字,诗和诗句,才是诗人最大的慰藉。
而即使在异国,作者对本土国的赤子之心,字字印刻在他的诗句之中。祖国成了阿多尼斯诗歌写作中的重要母题。
譬如他叹到:“诗人啊,你的祖国,就是你必定被放逐而离去的地方。”又如,“什么是祖国?躺在语言长以上的身体。”祖国是诗人的怀念,是即使远隔千万里也不能忘怀的一方土地。
正如我之前所说,诗人的格局是大的。他所要面对的,所要抒发的,是整个祖国的未来和命运。他并非立足个人的情感,而是试图一个人的命运来对抗一个庞大的物体的命运。如此看来,诗人是勇敢的。也许是多年的流亡生活造就了这样的格局,无论如何来看,过程都是痛苦的。
杨炼在序言《什么是诗歌精神?》中所言: 以“诗歌”一词命名的、持续激活诗人的精神。而阿多尼斯在《谈诗歌》中开宗明义:“我的作品力求超越细节抵达整体,同时揭示有形与无形的事物。”如果细细品味他的诗,你可以看到,有鲜花,有天空,有太阳,有树木,有花园;你也可以看到语言,文学,文化,历史,政治,爱情。有形的,无形的,无一不包,甚至可以用“整个生活”四个字来囊括。
你的生命的一切,也可以从他的诗句里找到。
2019/01/30 当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