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怎么说,孩子才会听
来源:喜马拉雅张老师情商课音频逐字稿
有一次,在情商教育父母课堂当中,我问了爸妈一个问题。请问做了爸妈之后,最大的困扰是什么?然后,答案就从会场的四面八方传来。有的人说孩子不好好吃饭;有的人说孩子非常的拖拉;有的人说孩子的房间总是一团乱,怎么说他都不动;有的人说孩子爱打游戏,怎么说他都不听。然后最后,有个老爸站起来做个总结:简单来说,孩子不听话,是我们最大的困扰。怎么说孩子都不听,怎么办呢?不晓得你是否有同样的困扰,发觉自己说的很用力,孩子完全没有听进去,当然也没有行动改变,到底该怎么办呢?事实上,孩子往往不听话,其实是父母亲不懂得怎么说话。那到底该怎么说呢?今天我们和各位一起阅读这本书,里面有非常好的答案。这本书的中文名字是《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个书名有点长,不过这本书的内容用书名就解释的一清二楚了。整本书就是告诉家长,该用什么方式和孩子沟通,孩子会听得懂,愿意改变。同时也能让孩子和爸妈分享,心里想什么,愿意和父母亲沟通。这本书是美国两位亲子沟通专家:阿黛尔·法伯、伊莱恩·玛兹丽施!这本书出版于1980年代,三十年之后还在全世界非常的畅销,经典好书还真永不过时。为什么这本书如此受欢迎呢,主要是里面讲的亲子沟通技巧读特别的适用:用明确的步骤、举例,还配上了漫画,所以爸爸妈妈看起来一目了然、能够运用。这本书也作为我们每年情商夏令营的推荐读本,而每年很多家长都说他们受益良多。这本书应该称为亲子沟通的经典工具书。今天我们就要和各位谈两个特别重要的能力:
第一, 怎么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第二, 怎么说话孩子会愿意配合,鼓励孩子和我们合作。
这是特别重要的两个能力,所以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该怎么做。
首先,当孩子有负面情绪出现不听话的行为的时候,您通常是怎么回应的呢?例如,孩子说:我不要、我不要做这件事情或者是好烦啊,我不想写作业或者是我不要穿外套,我不想练钢琴;每次碰到这样的状况时,您通常是怎么回应的呢?有的家长就会很生气,说你怎么能不要呢?你这孩子怎么能不听话呢?爸妈生气的原因是因为:孩子违背了自己的意愿,所以你是一个不听话的坏孩子,因此自己就特别生气。而这生气的结果,接下来孩子就会更火大,亲子关系紧张。即时最后孩子在当下屈服了,但这个状况日后还是会不断不断的发生。而这每一次都会让亲子关系更为紧绷。到底该怎么做呢?在孩子表达自己情绪的时候,很简单,请接受孩子的感受!为什么呢?有几个重要的原因:
第一: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孩子是另外一个人,当然要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的权力;第二:其实每个人的感受是没有所谓对错之分的,孩子的所有感受所有心情都值得被理解,但是行为是应该被规范的;
第三,当孩子觉得自己的心情感受被爸爸妈妈理解之后,他们才有能力集中精力去改变自己的心情。
所以,当孩子有情绪所谓出现不听话的状况时候,爸妈该做第一件事情绝对不是斥责或否认孩子的心情,而是应该很专心的聆听并且接纳孩子的情绪。
那该怎么做呢?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作者提出了4个技巧:
第一:要全身贯注的聆听;
第二:用一些简单的话来回应孩子的感受;
第三:帮助孩子说出他的感受;
第四:可以用幻想的方式来实现孩子的愿望。
首先,要接纳孩子的情绪,开始让自己全身贯注的倾听:孩子到底在说什么,孩子到底在想什么。也就说要用全身贯注的状态来代替心不在焉。这句话有点老生常谈,但是有很多爸妈至今都做不到。我有一次和一个10岁的男孩聊天,他觉得在家里面虽然他是唯一一个孩子,但是爸妈都不理解他,他们都不听他说话。他说,我爸时常都假装在听,其实他根本都没听我在说什么。他举了一个还挺夸张的例子:有一次他和他爸说,我在学校好烦呢。他爸说:恩,低着头玩他的手机;然后说,我跟学校同学打架啦,他爸说:恩,继续玩他的手机;他又说:老师都出面来骂人了,他爸继续说:恩、恩,低头玩他的手机。于是,这个男孩告诉我,他当时觉得很生气,决定说一个很不一样的。他接下来说的是:后来,我就放把火烧了学校。结果老爸继续:恩恩,还在低头看他的手机。哎呀,这个孩子觉得非常的挫败,后来我也懒得和我爸说话了以后自己低头看手机就好了。事实上,爸妈是不是有真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孩子心里面是心知肚明的。如果不听,就没有办法理解,当然就没有办法帮孩子做改变。所以这个时候,第一个步骤要做的是,让自己进入全身贯注去聆听状态。怎么做比较好?其实您可以说出来您的意愿,例如:正在忙,孩子想说话。你可以说:我非常想听你说话,请给我十秒钟、十五秒钟,我把这个微信处理掉或者我把电脑关了,我就可以专心听你说话了。一边说一边动,其实接下来我也是在告诉自己接下来我要进入聆听的状态了。同时,说话的时候看着孩子的眼睛,不容易被其他的事情所分心了。
接纳孩子情绪的第二个步骤:是用简单的语言来回应孩子的感受;例如, 偶,我懂了;原来是这样子;用这些话来回应孩子所说的话,而不是在第一时间点就提出问题或者是建议:你不应该这样想,那你当时为什么不这么做呢。如果是后面这些做法,就不是真正的聆听或者是接纳了。例如,孩子从学校回来和你说:我的新铅笔丢了,这个时候不好的做法就会发问:什么时候丢的,为什么丢的;为什么你自己不小心一点呢?这么多笔都被你丢光了,你怎么回事呢?听起来有点熟悉对吧! 而好的做法则是:当孩子说我的新铅笔丢了,爸妈的第一个反应:啊,是吧!然后孩子被关注理解,他就会自己往下说:今天下课的时候,我去上了一个洗手间,一回来铅笔就不见了。这个时候爸妈该怎么做呢,对了继续简单回应:恩,我理解了!孩子就有可能继续往下说:哎,我怎么经常丢铅笔啊,下次一定要更小心一点。你会发现孩子心里头往往都有解决方案的。如果能够接纳倾听,他自己会去找到一个解决方法。其实这个简单回应的方法,往往是心理咨询师最常用的方式。我常开玩笑说: 心理咨询师有三句话特别重要:嗯哼;啊哈;你觉得呢?所以爸妈也应该学会这三句话,嗯哼;啊哈;我明白了。
接纳孩子情绪的第三个步骤:则是说出孩子的心情,而不是否认他的情绪。例如,如果今天孩子非常难过的回来,掉眼泪的说,我最好的朋友今天有新的朋友了,他都不太理我了。这个时候不好的做法会是:别哭了、别难过了,不就是一个朋友嘛,还可以交其他很多的好朋友啊。很多父母亲会第一个时间这么说对吧,这个时候的做法会否认孩子的心情,而不是帮他说出孩子的心情。比较好的做法,就是想镜子一样,说出他的情绪:啊,你是说,今天你的好朋友有新的朋友了。所以你觉得很难过是吗?帮助孩子指认并且帮助他说出自己的心情,是这个步骤特别重要的工作。有很多家长会觉得这个做法不太好吧。我如果说:我听起来好难过,我听起来好伤心,会不会这个孩子就更伤心了呢。事实上,是刚好相反的。当孩子的心情能够被父母理解,被父母说出来的时候,孩子会觉得很安慰。因为有人理解我了,爸爸妈妈知道我的感受了,接下来孩子才会有能力去面对自己的负面情绪。
帮助孩子面对自己情绪的第四个步骤,特别有意思:可以用“幻想”的方式帮助孩子实现愿望,而不是和孩子说逻辑上的解释。我自己特别欣赏作者给的这个建议,因为他特别懂孩子的内心,同时也能巧妙解决孩子内心的冲突。例如,这个孩子说,我想吃饼干、我就是想吃饼干,然后逻辑的解释就是:家里没有饼干了、没有饼干了,我和你讲今晚就是吃不到饼干了,不要闹了好不好。很多爸妈会用这样的方式回答,孩子就会觉得我就是想吃嘛,接下来亲子间就会开始一阵的拉锯和纠结了。这时候该怎么做呢?当孩子说我很想吃饼干,爸妈可以说:恩,我知道你很想吃。孩子说:对,我就是想吃。父母亲可以用幻想的方式:真希望我有神奇的魔力,现在可以变出一盒饼干给你或者一百盒吧,好不好?当孩子说:好;爸妈甚至可以更夸张的说:你想吃什么口味的呢?想吃什么口味,我们就变出什么口味的。我们可以想出一些奇怪的口味,时间上都没有的,发明一些口味。各位能理解其中的意思吗?就是接下来用幻想的方式来满足他当下没有被满足的愿望。这个方法对于年纪小的小朋友,学起来特别特别的管用。原因是当父母用这种夸张的幻想方式进行沟通的时候,孩子会感受到1 爸妈真的理解我有多想吃这个东西;2父母亲用幽默有趣好玩的方式让我觉得这样想一想已经很开心了。然后他就会回到理智上的理解,家里现在没有这个东西或者我们家规定现在不能吃这个东西。所以,好吧我现在就来想个替代方案吧。于是,最后孩子就会很容易和父母亲说:那行,那我现在就改吃麦片吧。我个人非常欣赏这个方法的原因是:它真的很理解孩子内心,同时也让孩子学会用想象的方式来找出情绪的解决方案,这是特别好的一个能力培养。
接下来,谈谈另一个重要的能力,父母亲该怎么做才能鼓励孩子和爸妈合作呢?
我自己特别欣赏作者用的这个叙述:鼓励孩子跟爸妈合作,而不是说让孩子听话。这中间有差别吗?有的。如果我们的目标是让孩子听话,意思就是说我们想方设法让孩子因为害怕产生正确的行动。事实上,这个孩子是没有办法培养出做决定的能力的。而这本书的两位作者说的是,我们该怎么说话,孩子才会跟我们合作开始去做出他们也认同的正确行为呢。当爸妈能够帮助孩子从对抗的状态转而合作的状态的话,孩子就有能力去找出最好的解决方案产生改变的动力。首先,我们看看父母亲有哪些常见的方式导致孩子不合作的态度的?
例如,第一:责备;很多父母亲会说你怎么又打人了,和你讲几遍你都不听;或者是骂孩子,你作业每次都拖拖拉拉的,你怎么这么懒呢!要不然就是威胁来说狠话的,你再打游戏试试看,我把你电脑给砸了。要不然就是说教:你看看今天外面这么冷,你怎么不穿外套呢?你不穿外套就容易生病,你生病了不能去上课,你不去上课,我还得找别人----- 。还有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做比较:你看看别人,你看看你;你为什么不能学他,乖乖的多好。更糟糕的是还有一种方式,对他的未来做灾难式的预言、贴标签,例如:你看看你这次考的这么烂,学习这么差,你这一辈子就是没出息了。或说你天天在学校打人,这一辈子都不会有人要和你做朋友的。这话够狠毒吧。
这些方式事实上都只会让孩子产生对抗,而非合作的态度。接下来爸妈想要发挥正面的影响力那真是难上加难了。那问题来了,如果孩子表现不好,爸爸妈妈要怎么开口会愿意产生合作的态度呢。作者提出5个做法:
1 不责备,而是描述问题和状况
2 不抱怨孩子的行为,而是提示该有的做法
3 不长篇大论,而是用简单的词语来做提醒
4 不给孩子贴不好的负面标签,而是说出爸妈自己的心里感受
5 请你写便条给孩子
接下来一一做说明
第一个技巧:描述爸妈当下所看到的问题行为或者是问题状态,而不是立刻开始做责怪;例如,爸妈与其气急败坏的说:你看看,又来了吧,吃完东西以后桌子上乱七八糟的,半天也不收一收。不如,只描述你所看到的状态可以心平气和地对孩子说:我看到桌子上杯盘狼藉,没有被收拾。这样子的说话,爸妈能够避免自己唠叨说教,引起孩子立即的情绪反弹。而是提醒孩子注意,什么地方有状况他应该采取行动了。
第二个技巧:行为上的提示。例如:不对孩子说,你看看你的房间乱的和猪窝一样,而是给行为提示。这些书请你放回书架上或者当孩子一直打游戏的时候呢?爸妈说的是,不是你看看你又打游戏了,要讲几遍。而是温和的对孩子说:请你先写完作业再打游戏。
第三个技巧:化长为短。不用长篇大论和孩子说,而是用简单的提示语。例如:孩子早上出门忘记带作业,爸妈要做的不是在那里唠叨罗嗦说:你看看你又忘记了,你怎么老是丢三落四的,你上个星期也没记得,还要我们送作业到学校去。这个时候更好的做法是:简单的提示,例如:亲爱的,作业!就是这两个字可以了,孩子就会明白你要他做的是什么。用这种简单的关键词来做提醒会比长篇大论的说教唠叨更有效许多,孩子更愿意采取合作的态度。
第四个技巧:不批评孩子,说出自己的心里感受。例如:不跟孩子说,我在和人家讲话为什么老打断我呢,你这孩子怎么这么讨厌啊。而是说出爸妈自己心里的感受,例如:和孩子说,你知道吗,当我在和别人说话的时候,结果一直被打断,我非常不喜欢被打断的感觉。另外,当孩子说话很冲的时候,爸妈也不会贴负面标签说:你真是个不孝顺的孩子,你竟然用这个态度和我说话。而是说出父母亲当下的真实感受,刚才你用这样的方式和我说话,我感觉非常难受。这些做法就是会说出自己感受的好方法。
第五个技巧:用写的,而不是用说的。这是面对面说话的时候难免有的时候会带着过去的情绪来反应当下的状况。例如:要开口和孩子说,不要打游戏了要赶快写作业。然后孩子立刻会想到的是之前有关这件事情讨论起来有多不愉快,所以那个反应立刻就会冲上来,不容易让沟通顺畅。所以你觉得亲子沟通已经僵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呢,最好的做法往往给的建议都不是继续说,而是开始写。怎么写呢?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开场,先说你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例如:我知道你很喜欢打游戏,我知道打游戏给你带来很多的乐趣,然后再说你的建议---由于我们之前商量好了,周一到周五打游戏的时间是30分钟,所以我非常希望你能够自我提醒,时间到了就把它收起来。用写的而不是说的,能够让孩子更心平气和的接受爸爸妈妈的一些想法。还有一个好方法是:可以用便利贴的方式写下你希望孩子可以自我提醒的步骤。例如:你可以写一个便利贴,贴在孩子的IPAD上面说:在打开这个好玩的东西之前,请确认你的功课已经写完了。如果宝宝还小,看不懂字也可以写一个纸条,怎么写呢?可以把它画出来。例如:你希望宝宝把玩具都收起来,请老爸老妈画一个玩具都收起来的样子。折成一个纸飞机飞给孩子,孩子就会特别好奇爸妈到底有什么特别重要的信息飞了过来呢!
以上这5个很好的方法,父母亲可以灵活运用,配合不同的场景不同的状况还有孩子不同的个性灵活运用起来就能够帮助孩子更好的了解父母,并采取和爸妈合作的态度来一起找到解决问题,改善自己行为的方法。
今天这堂课先聊到这,比知道更重要的其实是做到,所以鼓励爸爸妈妈现在就开始用今天我们在书中一起学到的做法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全身贯注倾听、用简单的话来回应孩子的感受,并且帮助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以及可以用幻想的方式来实现孩子的愿望。另外请一一练习5个非常好的做法,能够帮助孩子和爸妈一起合作--- 然而方法不管怎么的好,爸妈真的没有去用到,对孩子的帮助就不能真的起到效果。所以鼓励您现在开始用这样的方式和孩子沟通。
感谢阅读,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