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66(四月第二周)
读书笔记66---《管理的常识》-管理就是把理论变成常识
19年3月11 日第一次阅读
可读性70分
陈春花
做了多年的管理,很多人自诩为管理者,其实在中国,特别是国企,至少是在自己身边,真正的管理者还是区区之众,部分人是凭借着经验与自身技术在惯性前进,自己有些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这本陈教授的《管理的常识》近日细读深思,收获颇多,所谓“常识”实为谦虚中的谦虚了。
一、什么是管理?
管理就是把理论变成常识,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的权威就是成就。----彼得·克鲁克
管理具有两个属性,一是实践与经验属性,二是知识(理论)属性,管理这两个属性看似对立,实则不然。任何事情只要能找到规律就能变成知识,变成知识就可以复制就可以学。
管理的核心价值是激活人。
管理具有三重价值,第1种价值是发挥员工的价值;第2种价值是激发员工的潜力;第3种价值是激发团队的潜力。
管理有着自己独特的功能,有着自己独特的使命与价值。
有效管理者的第一个特征就是进行时间管理,在有效管理者那里不存在“忙”这个概念,所有的事情都会有序而合理,进而也就有效;第二个特征就是系统思考,如果不能够认识到个人和组织的关系,不能认识到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无论这个人能力多强,也无法发挥作用。只有认识到整体最大,局部和个人服从整体的时候,借助整体的力量,局部和个人才会发挥最大的效能;第三个特征是培养人。德鲁克说管理最主要的工作是帮助同事( 包括上司与下属)发挥长处,并避免用到他们的短处。
二、什么是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就是让权力和责任的关系匹配。
近期自己的团队就面临着改革,所以这章节的阅读,尤其有着收获。其实并不需要关心企业有10个副职多还是少,重要的是关心这家企业有没有10个责任,如果有,就可以有10个副职,如果没有,即使一个副职也可能是多余的。组织管理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你可以完全按照自己内部的约定来设定结构,关键就是看责任由谁承担,而不是去揣摩什么规范标准来确定。陈春花举例一个班有30个班长,而每个班长拿2万元, 60万的班费,很快凑齐就是这个道理。前期工程口在徐州一正八副重要的不是职位,而是是否有可量化的责任。所以对于现阶段的改革,可量化的责任是最重要的衡量标准。
组织架构的设计原则是以主业务,对于职能的需求来决定的,其中最关键的是尽可能的减少细分,突出关键职能就可以了,部门越少越好。需要说明的是职能部门不能够拥有权力,只能给予专业的指导意见和专业的服务。原因很明显,因为职能部门并没有承担经营责任,所以我们需要明确在组织中权利和责任需要匹配,不能够出现拥有权力的人,却不需要承担责任,承担责任却没有权利。
组织结构设计需要遵循四个设计原则,第一原则是指挥统一,就是指一个人只能有一个直接上司;
第二原则是控制幅度,每个人能够管理的跨度其实是有限的,那么从理论上讲,一般的管理跨度比较适合的是5.6个人,越到基层管理的跨度就越大,越到高层管理的跨度越要变小;
第三原则是分工,组织结构设计的关键是分工。分工有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纵向分工是企业的经营分工,在这条线上必须保证承担绩效的人权力最大,而不是职务高的人权力最大。横向的分工是资源横向分工,最重要的是专业化分工以及专业化水平,同时为了能够保证资源的有效使用,横向分工一定要尽可能的简单,尽可能精简;
第四个原则是部门化,必须把做同一件事的人放在一个部门里,就由一个经理来协调,这就是部门化的原则,如果没有把做同一件事的人放在一个部门里协调,资源就会被分解掉,也就会浪费掉。部门化就是把分工所产生的专业技术员工集中到一个部门,由一个经理人来领导,以减少浪费。
组织结构的核心是分权分责。
陈春花概括性的把企业发展分成以下几个阶段,这些阶段所要承担的战略目标不同,所处环境不同,对技术的要求不同,企业发展的规模也不同,导致了对于组织要求也不同。
第一阶段:创业阶段(直线型组织架构)的特点,在创业阶段的企业战略上,更需要关注产品品质以及销售数量的完成,企业处在开创和寻找生存机会的时候,最为重要的是如何控制成本、如何确保质量,相应的就要求企业组织呈现出直线型组织架构的特点,直线型组织架构最大的特点就是所有权、经营权合二为一;
第二阶段:成长阶段(职能型组织架构)的特点。在这个阶段,企业关注的是销售网络建设规模的扩张,以及品牌的积累。因此企业最重要的是发挥企业资源的有效性,让企业的有限资源做到尽可能大的绩效结果,所以在组织管理上有专业人士负责企业的不同职能部门。
第三阶段:发展阶段(事业部制)的特点,根据这个阶段的特点和要求,企业的组织需要呈现出充分授权,以调动经理人的积极性同时又要求经理人能够承担起责任。
第四阶段:持续发展阶段董事会制度的特点,因此这个阶段的组织呈现出来的董事会领导的格局,而非一人领导的格局。
这四个阶段,有些在03年04年对于铁通来讲是合适的,有些是中移建设创业初期合适的。但有些现阶段是否合适值得商榷。“你如果是锤子,那看什么问题都是钉子”是不行的,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陈春花将企业分成4个阶段,不是管理组织不好,只是不适合,适合就是好的,例如:还有人把地市当做班组来管理,所以无法在管理层站稳。
人之所以要工作,从最简单的角度来看,是要获得满足感和工作成效,组织结构正是可以让满足感和工作绩效同时获得的管理方式。
这也是组织结构的一个特殊功效,组织结构之所以具有这样的功效,是从结构设计的7个层面来体现。
第一层面是职权层面,职权阶层为什么会有绩效和满足感的,在组织管理中有一个方法就是信息管理。文件管理和会议管理是极其重要的,信息不完全对等,不是愚民政治,而是让他们发挥绩效和满足感,是保护职权阶级。
第二层面是直线和幕僚的区分,也就是技师与班组长的选择。在装维管理中,基层装维人员的级别评比显得尤为重要,他也是在装维护中技能的晋升,和职务的晋升相辅相成的一个结果。如果我们不做多条晋升路线的设计,就会导致所有优秀的人都朝管理岗位上去挤,而这些优秀的人也许能够是优秀的管理者,但是更多的人应该在专业上发挥更合适,而且管理岗位有限,这些优秀的人不断竞争,对组织和个人来说都是极大的浪费。
第四个层面是授权与分权.
第五个层面是形式化的程度,形式化程度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工作服装上的差异会让一些人有满足感,工作场所的大小等形式化,也会让一部分人有满足感,我会建议给管理人员办公的场所稍微大一点,他就会珍惜并希望保有。计划在19年装维员工评级的过程中,推出“金手套服务”,在工作服上就区分出级别。
第六是控制幅度。
第七是专业化。
三、什么是领导?
核心人才的管理方式:核心人才对每一家公司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资源,如何发挥核心人才的作用是领导者必须承担的责任。
第一发挥领袖的影响力,面对核心人才,作为领导者需要做的是和核心人才达成价值观和使命的认同,而不是上下级关系的认同。
馒头理论,你有一个馒头你一定要给自己吃,你不要给别人,你得先让自己活的很好。你有10个馒头的时候你要给全家人吃,这样的话全家人活得很好,你有1000个馒头的时候一定要给所有人吃。如果10个馒头和1000个馒头都留给自己,你肯定会被撑死。
第二、真正的个人关心。
第三、心志的激励。
向上管理:管理自己的老板,一个人的管理对象其实只有一个人,这个人就是你的直接上司。因为管理需要资源,而资源的分配权力在你上司手上,这也是由管理的特性决定的,因此当你从事管理工作的时候,你所需要做的就是获得资源,这样你就需要对你的上司进行管理。向上管理的核心就是有意识的配合上司取得工作成效,建立并培养良好的工作关系。
向上管理要注重五个方面:
1、和谐的工作方式;
2、相互期盼;
3、信息流动一定不要借助第三者来流动,更加不要有所保留信息,这样都会伤害信息流动;
4 、诚实与可靠。向上管理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关系,不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而是配合和协助的关系。在很多情况下做下属的永远不要让上司觉得难堪,事先警告他、保护他,以免在公众前受到屈辱,永远不要低估他,因为高估没有风险,低估会引起反感或者报复
5、合理利用时间和资源。
四、什么是激励?
涨工资并不会带来满足感,只会降低不满。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他把提供给人的工作条件细分为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所谓保健因素就是一个人展开工作所必需的条件,如工资、岗位、培训、福利。所谓激励因素就是一个人做好工作所需要的条件,如晋升、奖金、价值肯定、额外的工作条件等,保健因素不会有激励作用,而激励因素如果做得不好就会变为保健因素。
满足感可以用5个指标来说明:薪资、晋升、信任、同事关系和工作本身。
期望理论:关于期望理论研究有一个著名的实验,专家们来到一所中学,在新生入学的第1个学期举行了一场选拔赛,在500名学生中选拔出最优秀的50人,为了更好的培养这些优秀的学生,专家们说服学校在全校100名教师中也进行了一次选拔赛,选拔最优秀的5名老师来负责教育这50名优秀的学生。6年后这些学生要毕业了,在最后的毕业考试中这50名学生的确是全校最优秀的成绩毕业,而这5名老师在这6年间也获得了非常大的提升,都成为当地的特级教师,获得无数的奖项。在这个时候专家小组公布之前选拔赛的成绩,这50名学生并不是最优秀的学生,专家只是随机抽取,这5名老师也是随机抽取得到的,但是经历6年5名老师和50名学生,真的成为最优秀的老师和学生,这就是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的运用需要三个基本的条件:
1、期望价,也就是设定目标,必须让成员相信这个绩效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2、媒介,需要获得信任的载体和措施,我们称之为媒介。
3、对于期望目标的评估,确信这个目标。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简单的说期望理论就是设计一个绩效目标,并让人们确信这个绩效目标,最终实现这个绩效目标。在上述故事里全校最优秀的老师和学生是绩效目标,选拔赛是媒介,50名老师和50名学生确信自己是最优秀的。
激励措施是否有效?有三个基本的特征:重要性、可见度、公平感。
成本最低而且最有效的4种激励措施:
1、鼓掌,只有超过9下的掌声听着才会感受到同时被感动。
2、赞美,例如员工表现杰出时上司亲自道贺,上司亲自写信表扬好员工,以工作的表现作为升迁的基础,管理者公开表扬优秀员工,管理者召开会议公开奖励部门或个人表现优良者。在物业竞赛、装维开门红等活动中践行。
3、鲜花。
4、隆重的仪式,例如新员工入职,例如为每一个员工发一个刻有公司和员工名字的杯子,激励一定要针对人性,激励一定要符合时代的潮流,一定要了解到每一个时代,人们的需求特征的不同。80年代之前我们可以评选“先进生产工作者”,2005年之后评选的是“超级员工”,到了2009年评选的就是“快乐员工”。
五、什么是计划?
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由彼得·德鲁克提出来最重要的思想,1958年德鲁克提出管理成效,取决于目标设置和目标协调,通过目标设置激发出动机;既为共同事业而奋斗,又为个人需要而努力,目标必须具体明确适当,且要事先制定。例如“家客领跑计划”
在设置目标的时候可以遵循四个基本原则:第一、目标一定要明确,不能泛泛;第二、目标要可以衡量,能够数量化,并且能够验证;第三、目标之间要平衡;第四、目标要有书面说明,书面表达的目标可以保证符合逻辑。
在不断观察中国企业的一些管理习惯过程中,企业比较喜欢看历史,总是评估自己去年底增长了多少,如果按照优秀企业的案例来看,这是不对的,其实应该是跟行业平均增长水平比较。跟竞争力基准去比较,绝对不会跟自己去年所做的结果比较。行为第一个改变就是不要跟自己的过去比,要跟市场当中的竞争力比较,跟行业平均水平比较。在年度工作中,自己也要自觉对标通服系等企业,而不是只跟自己比,对标市场占有率等指标。
六、什么是责任?
不要在意流程而在于责任。
群众的决策不是最好的决策,我们最担心的也是这一点。很多时候我们在意的流程一个一个签字,但是没有很认真的履行责任,往往后面签字的人都认为前面签字的人已经承担了责任,所以他只需要判断之前的人是否签字,他就签字。这样导致这样一个非常可怕的结果,公司的决定往往是最基层的人所做的判断。
例如一个前线员工因为竞争加剧,决定申请在市场投放资源,这个申请递交区域经理,区域经理同意;再递交营销副总,营销副总看到区域经理同意,他也同意;再到总经理处,总经理看到营销副总同意,他也觉得应该同意,结果这个市场投放资源的决定其实是一线业务员的选择,而后面的各层管理并未进行这个决策申请的讨论,只是走完流程。这个情况在身边大量存在,如何减少流程,让责任落地,不要在意流程而在于责任,这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重点。
向下负责的核心是发展下属。发展下属有四个方面组成。
1、为工作团队提供清楚的方向感与目标;
2、鼓舞下属追求更高的绩效;
3、支持下属的成长以及成功;
4、建立合作关系,被工作团队的成员所信任是实现向下负责的基础,只有被下属信任,你才能够发挥作用带动大家。
向下负责简单的说就是发挥下属的长处,尽量避免下属的短处,不断自问,我怎么做才能使下属成长并顺利工作。而自己也在各地市实践着,例如对员工的认知、创新、认真、稳重等标签与特长的认可和相互信任,在连云港的个案实践效果良好,在今后的工作中也要不断扩展、精进。
陈教授既是北大的教授,也当过大企业的CEO,所以她看似谦虚的将其命名为“常识”,实际却有着战略级的思维认知,含有着大量的划线记录的重点,一本170页的薄书,竟然写了五千余字的笔记,且有些内容需要反复阅读。
管理的核心价值是激活人,让人与事、人与资源组合的时候,产出最大化。
2019年4月7日星期日
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