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二十世纪开始关注小人物呢
人类早期,农耕时代、航海时代
人在自然面前从渺小走向伟大
这个时代的文学,人可神可灵可歌可颂
干净整洁、正派勤奋的人物大量出现
小人物也是随时做好逆袭的准备
进入工业革命的二十世纪
人在自己发明的机器面前
逐渐被淘汰 被压榨 被剔除
这种无奈和悲哀 把时代强有力地包裹起来
人类对自己的命运
第一次出现了迷惘和困惑
自卑自厌的情绪开始散播
在这样的场景下,每个人都成了小人物
何去何从 不知前方
否定和自我否定,成为了人际常态
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变得更加错综复杂
关键是加入了机器之后
人的感情不一样了
与自然紧密结合的人,感情流淌丰沛
与机器紧密结合的人,情感是封闭冷漠的
甚至是异化的
这种异化,未必就是真相
也许只是一种人为内在的恐慌
对未知的恐慌
这种恐慌投射到了文学作品里
就涌现出了大量被异化的小人物
意识流是怎么形成的
就是人在机器的压迫下
不再关注外界,开始走向自己的内在
不得不走向自己的内在
开始思考人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们的这个时代
将来会被如何定义
我在这个时代中扮演什么角色
历史其实不是被刻意扮演的
都是无意中推动的
例如哥伦布最初也许为了淘金
他应该是没有想着
我一定要发现新大陆为人类做贡献的
他想的应该是自己
只是他身上的品质成就了他
很卑微猥琐的出发点
未必走不向伟大
伟大的出发点
最终未必就是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