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初窥
在大三升大四的那个暑假,大学生都要参加社会实践,我揣着学校开具的社会调查证明,独自一人踏上调查上海、杭州、苏州、南京等地的花卉生产状况的旅途。
那时国内的鲜花消费集中在大城市,上海是受西方文化影响最深的地方,也是鲜花消费、生产发展水平最高的城市。在那次调查中,有幸认识杭州花圃的宗荣林老师以及上海、南京的几位玫瑰切花大咖,那时宗老刚从日本学习玫瑰切花技术回来,主持了杭州花圃的一个玫瑰切花试种项目,在那里宗老不怨其烦向我介绍玫瑰切花的最新知识,让我在那次社会调查中有了比较明确的调查方向——鲜切花。后来在南京参观了“金蔷薇鲜花工厂”,在上海参观了梅陇镇的鲜切花基地,这次社会调查让我对切花生产门道有了初步印象。而玫瑰切花则有一个不同于其他切花品种的优势(九十年代的四大切花品种为玫瑰,康乃馨,菊花和唐菖蒲),暨玫瑰花是多年生的植物,玫瑰苗种下后,可以连续切花生产六七年,而其他三种切花都是种一次只能收一季切花,这使得栽培切花玫瑰的风险要比其他切花品种小,加之我已情迷现代月季,这些增强了我毕业后创办切花玫瑰企业的信念。
大四那年,除了功课以外,剩下的时间就是学习玫瑰花的栽培知识,“月季夫人”蒋恩钿写的《月季花事》,被我奉为宝典,如饥似渴的学习着,特别里面介绍的嫁接的意义和嫁接的方法,成了我日后切花玫瑰种苗培育的基本模式。
四、产品雏形与天使投资
1991年7月,我终于大学毕业了,一回到家,都还没考虑工作报到的事,我就开始与家人探讨栽培玫瑰切花的设想,老爸和老哥都相当赞成,全力支持。那时老爸在老家的一所老宅里办一个小型的养鸡场,老宅边上正好有邻居家的一小块地,老爸出面承租下来,这就开始了玫瑰园的创业。
由于资金有限,我创业玫瑰园,决定从种苗的培育开始。玫瑰切花要优质高产,需采用嫁接苗生产,而嫁接苗的培育,砧木品种的选育是关键。所谓的砧木,就是根系发达,抗性强,生命力强的月季或野生蔷薇品种,切花玫瑰品种嫁接上去后,能获得旺盛的生产能力和更好的适应性。
为筛选出适合的砧木,老哥骑一辆幸福250cc的摩托车载我到同安的大山里,寻找野生蔷薇、金樱子,剪枝条回来扦插。为了日后嫁接方便,还特意采用袋栽方式,这样以后嫁接时可以在室内操作台进行,免去趴在大田里嫁接的辛苦。刚开始毕竟经验不足,夏季并不是野生蔷薇合适的扦插季节,而培育砧木的培养袋又仅使用普通泥土,透气透水性能差,七月份扦插的第一批野蔷薇砧木成活率极低。只好另选其他砧木,后来我报到同安一中后,在校园里发现了两大丛“七姐妹”月季花,我试着剪些枝条回来扦插,成活率竟出奇的高(后来育苗经验比较丰富后,知道厦门的十月份本就是蔷薇科植物适合的扦插季节),这些七姐妹成了我最早可供培育嫁接苗的砧木。
虽然砧木的选育还没成功,但工作后的第一个国庆节(91年),我仍然揣着辛苦张罗来的一千元,兴冲冲杀回福州建新那户栽培玫瑰的花农家采购玫瑰的母本。在那家花农那里,只是看着花好看就行(那时还没有切花品种的概念),再搭配红黄粉白等色系,一共引进了包括雅典娜、索尼娅、和平、伊丽莎白皇后等十几个品种。引种回来一个多月后,听闻了漳州百花村大名,特意抽时间前去参观,在那里看到两三个自己没有的玫瑰品种,听花农说刚从北京引进的最新品种,价格很高,但还是咬咬牙,买了几十棵回来,在这几十棵玫瑰里,就有成为日后风靡中国的切花玫瑰品种“萨曼莎”,但引种的时候是真没想到,它那么适应中国各地的气候条件,产量又高,有受种植者的喜爱。而且花色红艳有绒光、花型优美,切花耐插耐开,又很受消费者的欢迎而最终风靡全国,就像那株编号为3—35—40的新品种玫瑰(和平)的神奇经历一样。
七月扦插的野蔷薇多少还是活了几棵,十月份又育活一批七姐妹月季,我就有了千把棵的砧木,采用《月季花事》介绍的嫁接的方法——贴接法,这种嫁接方法简单方便,四季皆可进行,老爸找来村里最手巧的小媳妇,教她嫁接技术,再定量计价,最初的繁育就这样做开了,到了第二年春天,我有了一千多棵玫瑰苗了,老爸再帮我租了几块地种下去,玫瑰园有了最初的雏形,到了五月份,最初的切花开始能采收上市。这时又是老爸帮忙找来一个有销售茶叶经验的村姑,和她探讨鲜花的销售,听这位村姑介绍其曾拿着茶叶到厦门岛内销售,霞溪市场是岛内人气最旺的市场,那里可能是玫瑰花最好的卖场,于是让她试着把玫瑰花拿到霞溪市场卖,第一天我和老爸都很忐忑,直到那村姑回来,兴高采烈的说着岛内人看到这么娇艳的玫瑰有多兴奋,行情有多抢手,还问明天还来不来卖花,我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并为初次的成功感到无比的喜悦。而最初的玫瑰园也没让我们失望,每天都有源源不绝的鲜花可以采收,我和老爸每天都沉浸在兴奋中。
这时我的大学同学也被我吸引过来了。大学里我组织花卉协会,在学校也算风云人物,这位同学也常有关注,听说了我的玫瑰园进展顺利,特意过来考察了我的玫瑰园,这位同学以现在的说法,是“富二代”,其家在福安,九十年代初闽东电机声蛮海内外,其父赚了不少钱,这位同学看到了我玫瑰园的前景,最终决定投资8000元,入股我的玫瑰园。这笔钱在九十年代初,算是一笔不小的投资,同时还派了个小伙子过来玫瑰园打工,玫瑰园最初的正式员工就这样来的。除了老爸的全力支持和同学的入股,还有一位女同学说服她姐姐(姐夫)借我五千元,这是我当时得以初创的资本,那时我的工资一个月才两百余元,五千元和八千元的两笔投资,在当时已然是庞大的资本了。
有了投资,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就提到了议事日程,但砧木选育这个限制性瓶颈还没能突破,扩大规模只能是空中楼阁。
没想到转机也来得很快,我姐夫当时在同安十二中任教,教的也是园艺学,听我谈论砧木的瓶颈问题,提供了他们学校有一种叫“十姐妹”的半藤本月季,枝条很长,长势很好,问我能不能做砧木用,我去采了些枝条回来扦插,哇哦,成活率90%多,根系发达,加上枝条本身几乎无刺,做砧木简直不能更完美了,就这样,砧木瓶颈就这样突破了。
这个阶段成功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一是得到家人和同学的支持,特别是老爸的支持,如果没有老爸的鼎力支持,我一介无任何农业生产经验和经营经验,同时还是专职教师的书生,是不可能在短短两年内打开局面的;其二是抓住了市场空白,凭着一腔热情,迅速行动,抢占了玫瑰切花市场的先机;其三则包含有运气的成分,比如萨曼莎这个品种的引进就纯属偶然,当时上海、杭州、福州的玫瑰切花品种有好多,却没用这个品种,我引进的时候也是将信将疑,就是那个卖这个品种花苗花农,说话的口吻也不是那么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