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词调音乐
词调音乐是配合着词而歌唱的一种音乐体裁形式,此处“词”指的是唐宋时代的一种主要的文学形式,一种抒情诗体,是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乐府诗。“词调”指的是腔调(宋人或称为腔子),各个词调都是“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并且各不相同。
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学、音乐相结合的艺术形式,词起源于隋代。与民间艺术有紧密联系。
文人对于词调音乐的贡献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择腔、创调;一是词调音乐的理论研究。
1.择腔创调
择腔、创调是词调音乐的两种创作方式。择腔,亦称倚声调,即:利用旧曲填入新词。此旧曲的来源有:(1)来自外域或边地。(2)来自民间。(3)从大曲、法曲中摘取美听而又可独立的一遍来歌唱。
创调,即:自度曲或自制曲。文人利用民间流传的各种曲调素材,另创新的词牌。
长期发展过程中,词调音乐形成了令、引、近、慢等四种类型,以及摊破、减字、偷声、促拍、犯调、转调等变化形式。
令,是时的最简单的形式,又称小令、令曲。当来源于唐人于宴会即席填词的酒令。一般字少词短。
引,本是乐府诗体的一种。唐宋大曲中有“引歌”,是在打曲首段的“序”或“散序”,也属大曲的先头部分。
近,又称近拍。
慢,即慢曲子。与急曲子相对而言,演唱时速度比较徐缓。“慢”是词中的长调,一般都在百字上下。
犯就是犯调。始于唐,盛于北宋。
摊破、减字、偷声是由于词调字数增减所引起的变化。摊破,是用增添字数的办法而改变原有的句式,另成一体。
促拍,是节奏加快的意思,亦称急曲子。
转调,就是增损旧腔,转入新调。
此外,词调还有叠韵、联章等结构形式。
2.词调音乐理论研究
对于词调音乐的理论的研究,历来首推宋·张炎《词源》
三、文人音乐的特征
在以上对于以古琴音乐和词调音乐的阐述中,虽有各个时代、各种流派以及不同体裁形式的区别,但是他们又都具有文人音乐的共同特征。
1.创作过程中的个体性
与民间音乐创作的过程的集体性相对而言,文人音乐的创作,更强调的是艺术家的个体劳动。
2.创作表达方式的书面性
前曾述及,民间音乐创作方式的特征是口耳相传,或口传心授。其中原因之一是庶民百姓缺乏文字书写能力。与此相对,文人却以舞文弄墨为能事。因此在音乐活动中长可借助书写形式记录歌词、音谱、减字谱、词调音乐中的敦煌曲子谱、宋俗字谱、管色应指谱等。其中,虽然由于时值符号的不完善为节奏的记录带来一定的困难。也由于传承过程中,对于某些普字、演奏记号的意义失传,成为解释中的障碍;但是这些曲谱的存在,确为后代保存了可资继承、研究的宝贵资料。
3.音乐曲调的相对稳定性
以一定乐谱形式记录下来的文人音乐,音乐曲调按图演奏,自有一定规范,其稳定性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在古琴音乐中,同一琴曲、琴歌往往有不同流派的不同版本流传。
文人音乐的这种曲调的稳定性,是既区别于民间音乐曲调的多种样式的易变性,也不同于现代专业音乐创作的曲调凝固性,而是在定谱基础上演奏者有一定创造余地相对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