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道、德、仁、礼、义。五者一体也。
对于道、德、仁、礼、义这五个的概念我们可以用一种最简单的方法将它们衍生为大道、德行、仁爱、礼貌、义气。
对于这五种,黄石公将它们归属到了同一类别的更高等级的东西里面,进行混合统一。
这无疑是一次大胆的尝试。要知道,中国古代可是相当重视高低贵贱的。
譬如老子就曾经说过:“大道废,有仁义。”这是老子叙述在《道德经》当中的一句话。很明显的是,老子是特别遵从某种至今不得而知的东西——道。“道可道,非常道。”相信这句话是耳熟能详的了。作为中国古代诸子百家中的大思想家、大哲学家。老子,无疑是那个时代最有智慧的。而他终究也逃不过历史的局限性。他把道置于第一位。
面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圣贤们,黄石公无疑是个后起之秀。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他的独特思想,依《素书》为例,便足矣让他能于老子,孔子同席而坐,畅谈无碍。
大道、德行、仁爱、礼貌、义气。这五者,莫不是一人一生所追求的东西。因此常常有人疑惑:我究竟是该用毕生去探索大道,还是修行德行,还是修习仁爱,还是谨守礼仪,亦或是注重义气?这五者之间看似是一条条的道路,每一条路都通往一个地方:东、西、南、北、东南、西北……让一个人觉得只能选择其中一条道路走下去。
是这样吗?《素书》告诉我们不是。每一个看起来都似乎毫无联系,但大道、德行、仁爱、礼貌、义气其实就是同一条道路上的不同事物。或飞鸟,或青草,或蚂蚱,或泥土,它们无处不在,无所不包,却又是混而为一的。
一棵树,可以是道、是德、是仁、是礼、是义。
一棵树。它绵长而悠久的寿命、深深扎进土地的根须、苍翠的叶子和黑黝黝的树干,那个不蕴含着道呢?
一颗树。它为每一个过路行人提供阴凉却不收取任何费用,不抱怨不耍心机。这难道不算德吗?
一棵树。它为忙碌的飞鸟提供一个地基,为饥渴的蛇提供猎食的场地,这难道不算仁吗?
一棵树。它看遍世间事而不发一语。称颂或贬低的事情从未发生,这难道不算礼吗?
一颗树。它甘当柴火,为卖火柴的小女孩唯一的温暖,这难道不算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