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巧是我最近在想的一个问题,源于对自我恐惧的思考。我意识到我做很多事情都是出于恐惧而不是真正喜欢,怕自己不够好,怕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怕自己一无是处。我想探究这些怕的背后究竟是什么?
拽着这条恐惧的绳子一点点往回寻,我看到绳子那头是我母亲。我所有的恐惧似乎都是害怕自己成为像她那样的人。
在我的心里,我妈是一个依赖别人的人,我就逼着自己要独立靠自己;她是一个不爱学习爱好匮乏的人,我就强迫自己学各种东西培养爱好;她是一个爱美爱打扮的人,我从小就对服饰妆容无感;她是一个爱干净的人,我则对脏乱视而不见;她心思细腻敏感,我就要长成女汉子;她是一个享受生活安于现状的人,我则固执的认为享受是罪过。
为什么会对母亲的这些如此在意?追本溯源,我看到这背后是受到我父亲的影响。在父亲的口中母亲是一无是处的,我从小就注意到了父亲对母亲的种种指责,并不自觉地站到了强势的一边。家庭关系中有一个模式,叫做戏剧三角形,即“施害者”、“受害者”与“帮凶”。这些角色被自然而然地分配,每个人站在相应的序位来扮演着自己的角色。而我,为了避免成为“受害者”,就变成“帮凶”对受害者落井下石;另一方面,拼了命的想成长为跟母亲完全不同的人,不管是她的优点还是不足,我统统不要。确切的说,我潜意识里想成为一个“施害者”。
但是我越来越发现虽然使劲得想逃离,却始终逃不掉,我身上有太多甩都甩不掉的母亲的影子。
在批判指责环境下长大的我,常胆小怕事、畏手畏脚,别人声音大一点,就能把我唬住。通过学习我得知,在指责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常常会有这些特质:
遇事习得性无助,对人习惯性讨好,没有主心骨,立场容易动摇,自己的界限也容易被人入侵,难以拒绝他人的不合理要求。
最严重的是,因从小无法为自己做主、顺应内心。长大后对自己命运没有掌控感,或变成压抑的“老好人”,只能自我攻击(抑郁或身体脏器出现病变)。
于是恍然明白与自己和解的第一步其实是与母亲和解。看到她的好她的美,换一种方式去爱她。真正的接受她,才有可能放过这么多年拧巴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