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峰: 语文教育就是要"死记硬背"!

现在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导致大家不重视背诵了,认为背诵需要花时间,而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又这么多,于是学习就“浮在表面”了。

大脑开发是记忆力先开发,先记很多种东西,记忆力自然就开发好了。孩子小的时候就是要把基础打牢,看起来花了很多时间,节奏比较慢,其实这个“慢”才是真的“快”,磨刀不误砍柴功。


学语文,就是要“死记硬背”

总的来说,我还是认可背诵的。该背的就得背,小时候你不背,难道等长大了记忆力衰退了再背吗?

学语文本身是要下点功夫,尤其年纪小的时候,要下功夫记点东西,背点东西,学点东西。

特别是诗歌、好的文章等等,更应该从小就背起来,因为节奏感在里面呀。写文章好的人,懂得什么样的语言读起来舒服,怎样写可以把其中的音乐感、节奏感把控好,同时,道理也能够讲清楚。

平时大量的阅读、大量的记忆非常重要,许多读到的内容,借过来借过去,就活了呀,东西越多越活,当你写文章用词的时候,这些东西自己就会跳出来了,苏东坡讲“腹有诗书气自华”,如果你腹中没有东西,临时去想词怎么能想得出来呢?

现在很多人诟病语文教学的“死记硬背”,而推崇互动的“启发式”教学。其实上课的时候老师讲很多很多,不断的提问,搞出很多活动,看上去气氛很热烈,可其实可能只是提了一些没有意义的,甚至幼稚的问题,比如:“这里换个词可不可以啊?”“这句话没有可不可以啊?”有什么不可以啊?!你如果问作者本人,他的回答也可能和老师的答案不一样。

好老师的点拨不是“话多”,而是在根本问题上进行点拨,或者引导你喜欢语文,这才是最重要的。

现在语文最大的问题就在这里:你会背书就说你是“死记硬背”,大家群起反对。这样的人根本不懂得怎么样学语文。我们古人都是这样基本上不讲解,然后你读到会了,自己体会,老师稍微点拨一下。

所以,该背的书,还是要背的。

背什么书呢?“知识点”学习是语文学习中一个很大的问题,许多强加进来的一定要考的知识点,对语文没用处。这不是说不注重考试的成绩,但千万不要因为在这些所谓的“标准答案”上浪费过多时间,而错过了阅读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些好的篇章、好的词语、好的节奏的东西。


黄玉峰在主讲公益讲座


现在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导致大家不重视背诵了,认为背诵需要花时间,而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又这么多,于是学习就“浮在表面”了。

大脑开发是记忆力先开发,先记很多种东西,记忆力自然就开发好了。孩子小的时候就是要把基础打牢,看起来花了很多时间,节奏比较慢,其实这个“慢”才是真的“快”(也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功的道理)。

小孩子有许多功课要做,其实有些功课不做不要紧,不学也不要紧。数学家苏步青就跟我讲过“小学里面不需要学数学”,他就反对现在数学学得太早、太深、太怪。苏老说:

“小孩子不背书不读书,做刁钻古怪的数学题,搞来搞去都搞不清楚,多浪费时间呀,其实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很容易就搞清楚了呀。”

现在小学就搞奥数,就像人人都被赶到运动场上去参加奥运跑步,人人都不愿落后,你追我赶。但是总有人在前总有人在后。

可是运动员将来生病的很多啊,结果就是跑到后面受伤,跑到第一名的将来也受伤,所以你就不如摆正心态,慢慢地走,落后就落后,因为跑得快反而会出现更多的问题。

还有些人认为过分强调记忆会扼杀孩子的创造力,其实记忆力和创造性是没有矛盾的,创造性是怎么来的呢?因为看得多了、做得多了,以后才会有创造。

写文章也是“创造”,本来没有这篇文章,现在创造出来,你怎么创造出来?因为看得多,记得多,词语掌握多了才写得出来,谁创造得好就是因为他积累得多。所以文学就是这么回事


首先,是积累、吸收;



然后,在自己脑子里编程;



最后,才是吐出来表达。


就像生孩子一样,你没有怀孕怎么生孩子?一定要先接受东西,才有可能生出来东西。

你学一篇文章先记住它就是了,干嘛要去分析“这篇文章哪句词语好不好”呢?干嘛要成天考虑“我记得多了到底对不对”呢?

犹太人有句话,和我们中国的学习方法很像,他说小时候应该学会一种“生吞之功”,就是你要会生吞活剥,首先你要把它吃下去,东西吃多了以后他自己学会消化。

胡适曾经说过这样的一段话:

“我9岁的时候特别喜欢一句话:人心曲曲弯弯水,世事重重叠叠山。我就是觉得好玩,并不是很懂。到了60岁,我还是喜欢这句话,这时候才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

9岁的胡适真的不理解吗?他不理解不会感到喜欢的。其实9岁也算理解,60岁也叫理解,理解程度不同罢了。这样简单的一句话都这样,更复杂的话你怎么理解?很多东西小时候解释再多也理解不了,长大了,阅历到了,自然就懂了。

所以“生吞活剥”没关系的,吞下去了,葡萄糖够了,脂肪有了,维生素也有了。

可是如果你天天分析这里面有没有葡萄糖,有没有维生素,却没有吃东西。你说十年下来,你会瘦成什么样?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的一切曾激发许多孩子的遐想与好奇

当然,也不是说什么书都值得看、值得吞,一定要学会区分,有所取舍:


有些文章有点文采,但内容并不太好。像《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里面有很血腥的、“弹体上沾满脑浆”这样的描述,我就不喜欢;



有人请我写字送给他,这我愿意,但让我写岳飞的《满江红》,我不写。为什么?“吃胡虏肉,喝匈奴血”何等残暴?



包括鲁迅文章,哪些可以看,哪些不可以看?鲁迅的许多文章都在骂人,满身的戾气。因为他从小被人欺负,他爷爷被抓起来后家道没落,所以他的怨气很重,这就是不值得学习的;但是像《三味书屋》这样比较温馨的是可以看看的。


我不希望我的学生去看这些血腥的、残暴、怨气重的东西。这么多年来,我们付出的代价已经太大。

所以,我们要给到孩子一种平和之气,要喜气洋洋,要开开心心,要给孩子从小就哺育温柔敦厚的东西、善良智慧的东西。

学古典文化,从识字开始追根溯源

现在的教材里,文言文的篇幅提高了许多,可是很多家长反映学生学起来难度比较大。

中国字是有活力的,所以它的生命力特别强。每个字都有它的源头,在识字的时候如果知道这个简化字是怎么来的,文言文就容易看懂了。

知道了它的发展脉络,就如同从一个人一出生就认识他一样,不管他打扮成什么样子,我们都能认出他来。

那么,不论这个字出现在古文中还是现代文中,我们都会很容易识别出它的意思来。比如:


“正大光明”的“正”字,下面就是一个“止”(迈步走的意思),上面一横,这样拼在一起,表示对着正确的方向走,不偏不倚就是正,也是走路走得很直的意思。



再比如说“原”,“原野”的“原”没有三点水,三点水是“源头”的“源”,但是在古文里面根本就不出现三点水的“源”,这个“原”本来就是“源头”的意思,因为“原”字在造字的时候,它的本意就是一个山崖下边的泉水,他何必要三点呢?后来由于被“原野”这样的词借用了,所以它就要再造一个带三点水的字出来。


所以识字其实很重要,推荐可以看看《说文解字》,一个字一个字追根溯源地学,看起来很慢,其实对字的来源弄清楚后,你看再多的典籍、文章都相对容易得多,错别字也不会来了,将来写东西也会很有底气。

现在受西方教育的影响,中国式的一些学习方法在受到诟病,我认为中国古代基础教育有它的长处,它不是随随便便哪一个人发明的,它是一两千年来这么多人积累的学习方法。

不要以为现代才有科学,古代的科举就一无是处。古代社会也是需要管理人才的,管理人才也是需要有科学知识的,科举考试不是考你《诗经》怎么背,而是要考你的表达,考你对待事情如何处理。

比如会考到“云南省的一条河怎么治理”,如果没有这样的地理知识,不知道这条河,或者没有工程方面的知识,怎么考得出来?

再次说到“背诵”,记忆力是任何能力的基础,失去记忆力的人,比如像老年痴呆症,可以想象他其他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没有了。


写好作文,要独立思考也要积累感情

如果让孩子按照套路写作文,他长大后就肯定不会写文章了。因为他的思维被放进了框里,被锁链锁住了。记忆是一个基础,但又不能所有的事情都只依靠记忆力,我们要吸收记忆的是经典和值得记忆的东西,而不是记忆一些条条框框套路性的东西。

创造力是不容易培养出来的,关键是我们不可以阻碍、压抑孩子的思考?写好文章,下面的四点很重要:


独立思考很重要


好文章要有一种突破的思想,怎样突破呢?

别人的思想你看得多了可以比较:孔子讲得好,孟子讲得有点矛盾,庄子讲得有点道理,后来一看三者都有道理,在不同的层面上理解都有道理。

那么,你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看世界的观点就是你的创新。

看文章的时候,思考一下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

用笔划一下司马迁的《屈原列传》的“事实”和“观点”,三分之二是“观点”,“事实”只有三分之一都不到,并且这点事实还都值得推敲,那么我就知道司马迁写这篇文章是带着情绪的,他要发牢骚,他需要借助屈原来发自己的牢骚。因此,他写的很多“事实”也不见得是“事实”,不能因为司马迁了不起就觉得他说得什么都是对的。

这种东西看多了以后,就懂得如何把“事实”与“观点”分开。自己在表达时也会考虑——哪里该写事实,哪里该描写,如何来摆事实讲道理。


积累很重要


你积累得越多,你知道的越多,你的语言越丰富,你的表达就越好。

老师和家长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多读书,看多了才能提升出鉴别能力。孩子没读几篇文章我们就给他一个题目,要他创造,即便是创造出来,也是很浮在表面的东西。


不要怕孩子犯错


孩子的思考能力是一点点建立起来的,快不得。

我在20几年前,曾经发表过一篇《小小孩子不益作文》。就是说,写文章要生活化,可是小孩子肚子里没有东西,你一定要他去表达,他就只能说假话,这就不是真正的写作。

在以前的年代,写文章是要有“开笔礼”的,用一个仪式来告诉孩子:你现在读书读得很多了,你可以写文章了。而且是先从小对联写起:三个字一对,两个字一对的写。

我们一方面要让孩子具备这种大量吸收的能力,另一方面不能阻拦孩子的独立思考,不要动不动就说孩子错了,特别是语文、文学方面没有简单的对与错。

要将吸收记忆与独立思考两者融合起来,孩子自然就会慢慢创造自己的文字了。

黄玉峰和话剧团小演员们在一起排练节目


学会观察,学会感动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读得多了,路走得多了,见多自然识广。但是旅行也要讲求点方法,要让孩子学会观察,尤其是学会感动非常重要。

我们培养孩子除了知识方面的积累,还有感情方面的积累。因为一个受过教育的人,他的感情是丰富的,一个没受过教育的人,感情往往单薄。

那么,我们要让人的感情丰富起来,就要在生活、旅行中积累起来。

河姆渡遗址

我带学生们到河姆渡去,看到一些赤膊男女在太阳底下劳作,他们的平均寿命不过是20几岁,他们辛辛苦苦就是为了活下来,然后传宗接代。

你就可以想象到——如果没有这些人一代代的艰苦,哪会有我们今天的生活?你对他们就有一种崇敬感。而不是简单地一看了之,甚至还在心里嘲笑:他们古代人怎么这样,连裤子也不穿……

你要培养孩子注意观察,同时还要感谢别人:你到了一个非常干净的地方,就马上要想到感谢打扫的人。不要感情很淡薄,觉得我反正是付了钱的,这是我应得的享受。

"以量取胜"的一堂语文示范课

黄老师的语文课是什么样的?我想读者们一定非常想身临其境,最后,我们就请黄玉峰老师来还原了一下最近他上的一堂语文语文示范课的情形。


黄老师看来“语文学习的‘读万卷书’就是‘以数量来取得质量’”,就像抗战是以空间来赢得时间一样。


我在让学生体会的时候,放一篇文章进来,再放一篇文章进来,我就可以“用量来取胜”。

我上《诗经》中的《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一开始让学生听邓丽君的《在水一方》,听了几句之后,我开始讲,把这首诗带到情境里面去,让大家能够沉醉进去。

因为这首诗在讲人的追求,可能追求不到我也要追求。要有种欲望,有一种追求的力量。文中反反复复出现一个秋天的苍茫景象,一种在水一方可望不可及的情景下的追求。

但这是一种情感的理解,并不是道理。道理一两句话就能讲清楚,情感则不是通过语言就能让学生理解的。

那么当这种词句在音乐里面循环往复的时候,我就想到再拿一篇文章来,就是“以量来取胜”。


我拿另外一篇诗经里的《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这里面讲的是人言可畏。

将两篇一对比,就问学生,我在讲关于追求的思索,为什么要引这样的一篇文章呢?让同学们来思考。

《将仲子》是讲:小二哥,你不要翻我的墙,你不要把我家里的树弄坏了,并不是我吝啬这棵树,是因为我怕父母知道。因为你是我爱的人,但是父母的话我要听的,兄弟的话我也要听的,人家的话我也要听的,人言可畏啊。

学生们仔细一想,就发现,哦,原来我是想说:

我们每个人都要有追求,但是追求的同时一定是发乎情,止乎礼,要有规范。并不是我想追求什么东西都能够得到的。

中国古代一方面强调要追求,一方面强调要有礼仪,有限度——你通过什么形式去追求,用什么办法去追求,追求时你也要有所节制。

学生经过两首诗的对比,就会领悟到一些其中的道理,而不用我们不停地讲:《诗经》有多么多么好,一句句地分析句子是什么结构。黄玉峰和孩子们一起写书法


这么多年的高考阅卷可以看出,如果你想靠语文分数拉开差距,那是非常难的,我想做都做不到。可其实,语文的差别,不在分数上,在做人上啊,它是人与人的差别!”

扎扎实实地积累,真真切切地体悟,开开心心地面对,舒舒展展地表达。

其实,我们今天大谈的创新,不是凭空想象,不论多么先进多么花哨的教育方式都不可能教你去建造空中楼阁,因此,扎实地积累在任何时候都不过时,扎实的积累也在任何地点任何教育环境下都可以自己想办法进行。

接受了教育不等于有教养,学习了文化也不等于懂得讲文明,黄玉峰老师教育孩子们要注重经典的积累与情感的积累,其实就是教会我们如何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做到修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793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567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342评论 0 33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825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814评论 5 36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80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33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87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2,175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68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75评论 1 33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19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20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78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6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92评论 2 35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10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