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以悦心,读以悦己。天下书不可不读,不可不阅精。蜗居隐于市,难奈悠古之思,览圣典不敢有忘。望文推举,录其要旨示人,以期金砂破土与人有所获,抛砖引玉齐放百花,不枉此秉烛夜谈假诸君一光阴欤。古有四部:经史子集,下各择九书以应。有思悬壶济世虽非科举进身之才,但解人疾苦,实为善,是故特奉上医部单竖一帜,附四部之侧,亦择九书呼应。以“国础”为名,意为国之柱础,纲目分五:经、史、子、集、医。
“国础——经部”
《周易》:“周易”又名“易经”、“易”,十二篇。“周”指周代,“易”有“简易”“变易”“不易”三意,包括“经”“传”两部分。“经”即周易古经,分上下两篇。“传”即“易传”。论及天地万物的存在,并连绵不绝变化运动着,而人由自然产生,同是阴阳变化的结果。以阴阳为基始,卜筮天地万物之变。
《尔雅注疏》:十九篇。中国第一部词典。释言释亲释器释山释水释木释虫释鱼释兽等等。实为训诂基础必备之书。
《孝经》:今本十八章。古本二十二章。论“孝”乃德之本,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论语》:今二十篇。“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如此,世风何患之有。又如,“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实为通晓世故,做人为人之宝典。
《毛诗注疏》:三十五卷。诠释诗经,疏不破意,风采依旧。
《说文解字》:十五卷。收篆文字9353.重文1163。此书确立六书,存留篆法以示后人,功不可没。
《孟子》:十四篇。心性学说为基,附仁政王道,排异独尊儒术。
《中庸》: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
《春秋胡传》:三十卷。最早编年体史书。上起公元前722年.下迄公元前481年,论及隐、桓、定、哀等十二公事。文笔简炼以致后人有“春秋笔法”之说。
……………………
“国础——史部”:
《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一百三十卷。分本纪十二、表十、书八、世家三十、列传七十。黄帝到汉武帝帝王大事为总纲。
《汉书》: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西汉高帝元年(公元前206)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间230年间史事。
《三国志》:六十五卷。记三国事迹。“魏志”30卷,“蜀志”15卷,“吴志”20卷。
《资治通鉴》:二百九十四卷。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事迹。
《战国策》:计33篇。载战国时期史事和策士言论。
《贞观政要》:十卷四十篇。载贞观间太宗与诸臣问对、奏疏。涉君臣政体、求贤纳谏、历史鉴戒、道德规范、刑法贡赋等等。
《洛阳伽蓝记》:五卷。载北魏京城洛阳佛寺兴衰,涉及政治、人物、风俗、地理等等。
《徐霞客游记》:十二卷。以地理区分,登涉名山大川,撰文记地理、植物等等。
《通典》:二百卷。载历代典章制度,分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八门。每门又分若干,上自唐虞,下迄唐朝天宝。
…………………………
“国础——子部”:
《老子道德经》:阐述天地万物之本源。道法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
《孙子兵法》:十三篇。论述战争制胜之道,实乃兵学圣典。
《韩非子》:二十卷五十五篇。著述“八经”、“定法”、“有度”、“五蠹”等等,“五蠹”乃名篇。
《庄子》:三十三篇。“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古代哲学必读之书。
《颜氏家训》:二卷。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时俗之谬,以训示人。
《艺文类聚》:一百卷。知识门类分46部,每部又分若干细目,共727个子目。引古籍达1431种。是书比类相从,事居于前,文列于后。
《白虎通义》:四卷四十三篇。太初太始太素,混沌相连,阴阳五行主之。
《茶经》:三卷。分十类。论及茶源、具、造、器、煮、事、略、图等等。
《困学纪闻》二十卷。内容分经、天道、地理、诸子、考史、评诗文等等。是书乃札记考证文章汇编。
………………………
国础——集部
《曹子建集》:十卷。曹植,字子建,曹操第三子。世称“陈思王”,辞赋诗歌词采华茂,建安文学最有成就之代表。
《庾子山集》:十六卷。庾信: 北周文学家。作品形象、声色、长于骈丽、用典。对唐代诗歌影响较大。
《王右丞集笺注》:二十八卷。唐王维,字摩诘。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精通书画和音律。
《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唐 白居易。唐代最伟大诗人之一。
《柳河东集》:四十五卷。唐 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
《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宋 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文磅礴畅达,诗清新洒脱。
《文心雕龙》:十卷。南朝梁 刘勰。论及文学创作,属文学理论名著。堆砌文字之人必读之宝典。
《樊川文集》:二十卷。唐 杜牧。工诗文,诗崇李白、杜甫。
《渭南文集》:五十卷。宋 陆游。工诗文,诗多爱国主义精神,文多记实感世之作。
……………………
国础——医部
《黄帝内经素问》:二十四卷。卷一“上古天真论”论述养生、人体与自然界关系。卷二“阴阳应象大论”论阴阳学说与人体生理、病理以及诊治的关系。卷七“经脉别论”。卷十五“皮部论”。卷二十四“阴阳类论”。全书医学理论体系建立在哲学基础上。位列中医四大经典之首。
《注解伤寒论》:东汉 张仲景。全书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方论”两部分。对病追根溯源(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榖所中;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
《难经本义》:二卷。战国秦越人。从黄帝内经中选出“微言奥旨,引端未发者”八十一处,问答讨论,又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古代中国医学四大经典之一。
《脉经》:十卷。晋 王叔和。现存最早脉学专著,论述二十四脉象,明确寸、关、尺三部脉定位诊断。
《针灸甲乙经》:十二卷。西晋 皇甫谧。此书为针灸学专著。使事类相从,删其浮辞,除其重复,论其精要。重点论述各种疾病的取穴与针灸治疗。明确人体全身穴位348个,其中单穴49,双穴299。首创划线检穴法,按人体头、面、项、肩、胸、腹、背、四肢等分为35条线路。
《儒门事亲》:十五卷。金 张从正。综合性医书。主攻邪。病疾非人固有,邪气所致,宜速攻。力推“三法”:风寒邪气结皮肤之间,藏于经络之内,或发疼痛走注,麻痹不仁及四肢肿痒拘挛,用汗法!风痰宿食在膈或上脘,用吐法!寒湿固冷、热客下焦者,用下法!
《本草纲目》:五十二卷。明 李时珍。纠错“证类本草”大量补充,成就“纲目”。体制庞大,结构严谨,内容丰富,论述详密。中国医学史伟大的药物学专著。
《景岳全书》:六十四卷。明 张介宾。此书为综合性医书,温补学派代表作。书分“传忠录”、“脉神章”、“伤寒典”、“妇人规”、“外科录”、“本草正”、“新方八阵”、“古方八阵”等等。
《世医得效方》:十九卷。元 危亦林。此书汇集危氏家族从医者临床经验合成的医方书,对骨伤科贡献为最大。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