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的我们,迷茫又着急。我们想要房子和车子,可我们偏偏没有票子;我们想要旅行和生活,可我们偏偏连自己都养不活;我们不断催促自己赶快成长,却沉不下心来安静的读一篇文章。
我们一次次的吹响前进的号角,却总是倒在离出发点不远的地方。
偶尔身边的人问起:“你以后想做什么?”
我们只能当个复读机,重复的说 :“我不知道”
如果我们立足于现在,去审视过去的自己。
我们不难发现有时候我们之所以感到迷茫 ,是因为我们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标尺来衡量自己的价值 。
我们不确定自己所做的事情到底有没有意义。我们也不知道做什么事情才算是有意义 。
因为不知道自己应该去做什么,所以我们觉得很迷茫。
有的人20岁的时候正在和ta的另一半热恋,ta思考的是怎么样才能和喜欢的人天长地久永不分离;
有的人20岁的时候正在兼职实习,他思考的是怎样才能改变这种劳累却所获无多的生活;
有的人20岁的时候泡吧、蹦迪,挥霍着大多数人想都不敢想的钱,ta思考的是怎样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
但是大多数20岁的人,更大的可能是在学校里读着一门自己也许不那么喜欢的专业。
每天中规中矩——偶尔逃课,经常熬夜,偶尔和朋友一起出去玩。
我们把自己搞得很忙,什么都不肯错过;不忙的时候也在拼命转着自己的脑袋,想很多很多不一定有用的东西;
我们都在假装自己干了和别人不一样的事情,显得很厉害的样子;
我们谈恋爱 、我们学外语、我们找实习 、我们去图书馆......
我们考前通宵背书,考后通宵嗨皮,我们也都在苦恼在迷茫......
20岁了, 我们好像知道了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又好像还是不太清楚。而说起未来 ,我们都会说迷茫。
然而即使是迷茫 ,每个人也有不一样的迷茫。
高考结束的时候 ,我们需要在一大堆大学和专业里面,挑选出适合自己, 而且未来就业又不能太差的;
在大学里面 ,我们需要考虑毕业后的方向是读研还是就业,如果是读研, 那么是否继续本专业? 亦或者跨专业?如果是就业 ,那么就业选择什么城市? 什么行业? 什么公司?
如果等到工作以后,可能迷茫的情况会更多。
自己的工作做着没意思,一眼就能望到头, 是否还要继续坚持?老板或者同事总是对自己万般刁难,是否应该跳槽?看到别人创业赚得不少,自己是否应该辞职创业?
其实我们都一样 ,我们都会迷茫。
我们不是逆天改命的小说主角,我们也没办法斗气化马, 我们只是普通人。
迷茫的时候,我们要做的只有走出迷茫。只是想着自己现在很迷茫,迷茫是不会自己消失的。
今天我想和大家唠嗑唠嗑我是怎么走出迷茫,从而迈向美好新生活的
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目标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迷茫的问题,而问题在于要怎么找到自己的方向。
我们可以从图中(不一定全,仅做示意)找到自己最在乎的几样东西,比如说考研和健康,那么我们的方向就是考研和健康。
找到方向以后就要开始行动,而相信很多人都在行动这个阶段兜兜转转。
因为很长时间都看不到自己的进展从而放弃自己的目标。
这很正常 ,我们注定了是更喜欢即时反馈的。比如说打游戏就是一种即时反馈,让我们有一种快感, 越玩越想玩。
但是走出迷茫这个事情,大多数时候注定了是延时反馈。
而我们生活又不是打游戏,并没有长长的进度条可以看。
所以我们很容易就会坚持不下来放弃自己的目标,再一次陷入迷茫。
这里给大家一个建议就是把自己的目标分解为几个小目标。从而在实现小目标的时候得到一个反馈慢慢坚持下来。
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分解目标用到的工具:SMART原则。
在这里简单的说一下SMART原则:
第一个就是明确性,就是在有了一个大概的方向之后,要去把自己的目标逐渐变得清晰,而不能够是笼统的,比如说考研这个方向应该是具体的学考研的知识或者请教有经验的学长学姐等等;
而衡量性就是指,能够把自己想达成的目标数量化或者说是行为化,比如看一本考研相关的专业书;
实现性就是指,自己定下的小目标要能够实现,而不能说是定下先赚一个亿这种小目标,这些事情 ,普通人完成不了。
最后说一下相关性和时限性,就是在一定期限内做的事情必须和自己想要达成的目标有关,不能够说目标是考研然后去定一个在五个月内减肥五斤的计划。
有一句话说 :“知道了很多道理 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虽然听起来有一些鸡汤,但是事实上很多事情确实不是听一下就能够明白的,而是需要自己亲身经历才能体会到的。这可能就是鸡汤和生活的差别。
想要走出迷茫 ,更重要的是要去做,
不然看再多别人的经验分享都没用,该迷茫还是会迷茫。
还是那句话 ,只是想着自己现在很迷茫 ,迷茫是不会自己消失的。最重要的还是找到自己的方向然后去行动。
最后 ,希望你能给我点个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