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再也没有比装酷失败更令人尴尬的事情了。
我记得有一年回家乡,在公园里,看到几个街舞少年。这几个小伙子都很瘦小,身上穿着缀满金属链条的皮衣,头发染成金灿灿的颜色,神情冷峻。他们在人来人往的公园里练习街舞,实际上,就是几个最简单的用手支撑身体离地的动作。要是有妹子路过,他们就格外认真。而他们越是认真,我就越是感到尴尬。
在国产版《深夜食堂》的第一集,当小龙哥登场的时候,我再一次体会了当年看到街舞少年时的心情。
宋洋饰演的龙哥,完全仿制原版的松重丰,短平头,墨镜,一袭黑衣,表情冷酷。但是,你就是会觉得哪里不对劲。
国产版小龙哥↓↓↓
原版小龙哥↓↓↓
所谓的“酷”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迈克尔·杰克逊穿着金属链子黑色皮衣皮鞋是酷,街舞杀马特少年就不酷?为什么松重丰演的黑帮人物就酷,宋洋演的就令人抹汗?在我看来,所谓的酷,绝对不是表面上的那些东西。酷是拒绝谄媚,是由内而发的,拒绝融入周围环境的姿态。
如果一个人的个性自我并不足够强壮,那就不是真的酷。
而如果一个人并不具有某种本质,却又希望表现得有的话,那就叫做装。
这个道理放在影视剧也是一样的。
在这部国产版《深夜食堂》中,从头到尾都透露着这股“装”的气息。首先,整体装日式风格。店铺格局,人物服装,餐具摆设,场景设置。要说既然是翻拍,就得尊重原著的设定,那也说得过去。可这部剧的灵魂——美食,居然不装了。编剧生怕观众不认识茶泡饭似的,把茶泡饭三姐妹,变成了泡面三姐妹。当黄磊叔叔拿出那包紫色封面的老坛酸菜牛肉面的时候,我的内心是崩溃的。而且居然还是盒装的,是那种长途旅行要带上火车去吃的那种。
其次,装温情。原版《深夜食堂》的情感核心,是温情和励志。在一个冷漠都市的角落,有这么一家小小的食堂,每晚从凌晨十二点开始营业,直到第二天早晨。这里聚集着一些平凡的市井人物。他们大多生活并不十分如意,甚至是一些社会上的边缘小人物。而这些人在孤独的夜晚聚在一起,就很神奇的拥有了一种慰藉人心的大家庭气氛。
可以说,正是这种市井气息营造出来的温情氛围,才打动了那么多的观众。而气氛的营造,其实是很难的。从音乐到灯光,再到演员的表演,都要求专业、用心和克制。比如说,原版《深夜食堂》里的菜品,是由食物造型师饭岛奈美精心设计的(她也是电影《海鸥食堂》和《南极料理人》的食物造型师)。设计的菜品乍看起来并不显眼,恰恰是食物造型师要传达的气氛和讯息。这原本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食店,充满了平民意识的审美。并且,每道菜配合着每一期故事的主题。
而在国产版里,这种温情气氛荡然无存。在剪辑上,镜头切换相当糟糕,与原版舒缓的节奏相去甚远。人物聒噪,给人一种浮夸的感觉。演员们在日式的小店里,说着奇怪的普通话和台湾腔,用综艺节目的表演风格来演戏。这样的氛围,实在是让人温情不起来。
《快乐大本营》吃泡面比赛?↓↓↓
最后,明明是广告,偏偏要装成电视剧。开头看个广告,大家都忍了,没料到里面的植入广告更多。只看了半集,统一老坛酸菜牛肉面的标识就出现了N次。客人点完啤酒,还扯着嗓门着重强调,要“雪津”的!接过一瓶饮料也要在镜头前把LOGO晃一下。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样的烂片能够不断的拍出来。因为这就是一场资本运作的合谋。制片方和广告商一合计,买下一部著名IP的版权,雇几个蹩脚的编剧修改一下边角,再招来一群在青少年之中有足够影响力的演员。
这样的剧有人看吗?还挺多的。虽然豆瓣上已经把这部剧的评分刷到了历史新低,但实际上,有更多的人不上豆瓣,有更多的人也没看过原版。这部剧的整体框架,加上制片方的渠道分发能力和明星效应,这一定也是一部挺能赚钱的剧。只要资本方能盈利,这种模式就能不断延续,从而拍出更多烂片。
相信不少人跟我一样,看过半集之后就阵亡了。但一想到这样的烂片还会一部接一部地被拍出来,我的心情就像连吃了一个礼拜的老坛酸菜牛肉面一样辛酸。
最后,我想说的是,在中国的餐馆里,煮几包方便面给客人吃,真的不会挨打吗?
最后来一张小林叔镇场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