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和一位朋友热烈讨论婚姻和生子是否必要,各执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昨天又听闻某个有理想和抱负的大好青年,由于迫于长辈的压力,带“任务”开始相亲,虽十分无奈,但考虑到父母感受,也是硬着头皮上了。身边也有朋友说自己玩心太重啊,无法持续发展一段感情,但每一次情感又都是撕肝裂肺,伤心不已。也有人说自己还是个小孩子,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在没有完全成熟之前根本不会考虑进入婚姻,否则到时候也会离的。还有人疑惑地说,现在社会风气日下,劈腿的、出轨的、包养的、离婚的……花样百出,各种作死。而且身边看到或听到很多失败案例,不管当初多么相爱,最后还是有可能会分开,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还要结婚呢?由此产生了困惑,婚姻制度是否有其存在的必要呢?🤔
然后去深挖了一下婚姻制度产生和存在的源起和意义,无论是历史学上的婚姻家庭演变历程,生物学上的个体基因遗传需要、经济学中优势资源联合传递,还是社会学里的集体社交功能,人类学中的男女思维模式,亦或是宗教信仰方面的相关诠释,不同角度看,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是否有存在的必要,都是没有定论的。毕竟其实际应用也只有数百年时间,还在不断试错中,有各种问题也属正常。
刚刚看到著名戏剧家萧伯纳的一句话,感觉很是经典。“要结婚的就去结婚吧,要单身的就去单身吧,反正最后你们都会后悔的。”突然之间,我就喜欢上了这位英国段子手老大爷。
在生活方式上,按照社会发展的现存法则和规律生活是一种活法,按照自己的计划安排也是一种活法,还有一些是尝试了一种方法后中途切换体验模式的。其实并没有什么绝对的黑与白,所谓的对与错,正道或曲径,只是个人选择不同而已。
自觉或不自觉地,人们总是按照自己内心的价值观和想法,不断作出选择,即使有调整或反复,也必然会有一条比较坚定的信念。于是不断寻找各种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或执著,最后,果然是逐渐活成自己明确或潜意识中想要的那个样子。这个可能会引出意识和心的奥秘,以及“云何降伏其心”。这个暂且不提。
至于为什么会后悔,大概是因为选择了一条路,却失去了另外的多条路的体验,即经济学上的机会成本。举个例子,农民在获得更多土地时,如果选择养猪就不能选择养其他家禽,养猪的机会成本就是放弃养鸡或养鸭等的收益。 假设养猪可以获得9万元,养鸡可以获得7万元,养鸭可以获得8万元,那么养猪的机会成本是8万元,养鸡的机会成本为9万元,养鸭的机会成本也为9万元。
当然,也可能是因为进行了毫无意义的横向或纵向的比较,加上现实不尽如人意而产生的心理偏差。为什么说毫无意义呢?因为每个人的情况是截然不同的,性格、背景、境遇和资源都不同,古人说的天时、地利、人和皆不同。更何况还有幸存者偏差的考量,即只能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因此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如果取得资讯的渠道仅来自于幸存者时,这个资讯可能存在于实际情况不同的偏差,毕竟死者不能说话。 所以其实别人的幸福或悲惨,对自身而言,并没有什么参考价值或者比较的意义呢。
最后用我喜欢的一句话总结:“任何人都不能给你正确的答案,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绝对对错的分界线,有的只是进退两难,以及我选择、我承担的勇气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