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歌手来说,获得的最大的成就是什么?
是各种的音乐奖项吗?不,当然不止如此。前段时间公布的诺贝尔文学奖让文学界大跌眼镜的同时,可是振奋了整个音乐界,毕竟在此之前,谁也不曾想到诺贝尔文学奖会颁给一位歌手,也不曾想过凭借歌曲和歌词能够获得文学界大奖。
不过,开此先河之后,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期待一下国内那些知名的作词人们,有朝一日也能得到一个文学大奖呢
除了通过获文学大奖得到认可外,还有其他的途径,比如说被选入学生教材。是不是立刻想到了周董的《蜗牛》?
周董的《蜗牛》早在05年的时候就被选入了上海初中音乐教材的励志歌曲单元,而后来在14年的时候,又被选入了小学的语文课本之中
其实,周董被收录学生教材的歌曲远不止《蜗牛》一首!早前,他第二张专辑《范特西》里的《上海1943》就已经被收录到台湾地区小学教材里了!
当然,周董的歌能有这样的成就自然离不开他的“黄金搭档”方文山,毕竟,如果没有方文山的词,单单只有周董的曲也是不够的。
方文山选用“1943”这个年份来作为歌词故事的时空背景,是有原因的。
1943年,台湾眷村里有很多老兵,这些老兵因为战乱来到台湾与上海的亲人分隔,一隔就是好几十年,直到开放探亲,他们才有机会回到大陆,可惜早已物是人非,只能凭借老照片回忆过去。
方文山受到他们的影响,体会他们心中的落寞和感慨,写下了这首《上海1943》。
1943年的上海处于一个时局混乱、动荡不安的大时代之中,兵荒马乱,鱼龙混杂。方文山的歌词中通篇都没有提到战争的字眼,也没有任何的硝烟味与流离失所场景的描述,有的只是一些温馨的回忆画面。
整首歌曲意蕴浓厚,旋律简单,我想,将这首歌编入学生教材,不但能够让他们学起来容易,也更能让他们了解到那个战乱动荡的年代和战争的残酷。
周董的歌和方文山的词不止影响了国内的学生教材,甚至影响到了国外。
就如这首经典的《发如雪》,就被编入了日本的汉语教学教材之中。起初会觉得很好笑,让日本人听周董的歌来学中文,他们是认真的吗?可是,是在了解了《发如雪》的歌词之后,才发现编教材的人真的是很会选!
《发如雪》作为周董中国风歌曲的代表作之一,有多经典不需多言,甚至被誉为周董最难唱的一首歌。被编入教材当然也不只是因为歌曲旋律中的中国元素,我们都知道歌词写得很美,但歌词背后的出处,恐怕才是真正让编者选择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