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两个多月前(2016年),我就已经看完了《无声告白》这本书,一直想写篇书评,却迟迟没有动笔,除了懒、拖延之外,读完书后挥之不去的深深压抑,也是我动不了笔的重要原因之一。。。
生活在美国的李先生一家,貌似和谐安稳、平淡幸福,实则暗潮涌动、死气沉沉。
他们家的和谐时刻都需要莉迪亚来维持。细弱的筷子总有被折断的一天,而当这一天来临,莉迪亚不堪重负、生无可恋地死去,整个家庭的矛盾都随之浮出水面,面临崩溃。
文中的母亲,不甘碌碌无为,一直想闯出一片天,在社会上与男性工作者肩并肩,却仍然没逃脱命运的摆弄,成了全职家庭主妇,高傲的母亲不相信乖巧的女儿莉迪亚是个不优秀且有点普通的学生;
而父亲是个自卑懦弱、终其一生都想融入美国白人堆里,不被当异类孤立,他也不愿相信自己那么完美的女儿居然没有好朋友,没有好人缘;
她的哥哥被坏学生杰克所爱,被莉迪亚所爱,却浑然不觉,还以为妹妹莉迪亚就是被杰克所杀;
只有一直被全家人忽视的三女儿汉娜,将这一切默默的看在眼里。
母亲在失去女儿莉迪亚后,几度崩溃,在真相一点一点浮出水面时,她慢慢地意识到,莉迪亚所承受的那些压力;
而父亲则在失去女儿后逃避现实、逃避发狂的妻子、逃避压抑的家庭,选择了出轨在助教的温柔乡里。
父亲并不理解母亲的梦想,把她想出去工作的反抗,当做对自己能力的不满。
母亲在长久压抑下出逃过一次,逃回学校,沉浸在自己的事业梦里,但这个美梦在怀了三女儿汉娜后被迫醒来,她无奈接受了自己今生只能当家庭主妇的命运安排,却又将自己未完成的事业梦,重重地压在莉迪亚的身上,期待培育出另一个杰出的自己,延续自己的梦想。
可怜的莉迪亚因母亲抛弃过他们全家出逃一次而恐惧,所以她选择接受母亲抛过来的种种重担,试图用自己稚嫩的肩膀去挑起所有的期待,但最终,她还是失败了,她还是撑不起这个家,在无处可逃的情况下,用死亡摆脱了他们的期待。
全文用整个悲剧来告诉我们: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这个代价太过沉重。可以想象,莉迪亚在父母的重重期待下是多么的压抑。
想起曾经初中里去过一个同学的家,她是个学习成绩很好的女生,记得她曾经透露过一次,很羡慕导游,可以去看更大的世界,真希望自己以后可以去考导游,她曾试着跟父母商量,却被一口回绝,她就再也不提。
大到她报什么学校,读什么专业,小到她穿什么衣服,吃什么东西,她父母都要过问,她父母之前没有考上公务员,所以他们对她的要求就是必须考上公务员,连男朋友也必须是个公务员。
前几天在路上遇到她,她还是一副学霸模样,只是眼镜更厚了,双眼更无神了,脸色更憔悴了,简单地交谈了几句,没想到毕业快两年了,她还是待业在家奋战着公务员,天天被父母催着赶场似的去相亲。。。
我也曾问过她:这是你想要的生活吗?为什么不跟父母把话谈开?
她用一副快哭出来的委屈跟我说:不是,我真的不想过这样的生活,我想去考导游,我不想考公务员。。。可是我爸妈不让,他们觉得公务员稳定,觉得我还是孩子,听他们的就对了。。我怕他们生气,只能接受。。。不然我还能怎么办。。。
我沉默了。读完《无声告白》的那股压抑感又涌了上来,她一直为实现父母的期待而活,她根本不能选择自己的人生。
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每个人都只能活一次,活成什么样,自己真的没有选择权吗?
可人生不就是这样吗?要得到自由,就得付出代价,你要获得自己人生的选择权,就要承受父母的反对,父母的阻止,拿出态度,好好沟通,只要你的选择是对的,你能承担起这个选择带来的后果,你就大胆去做。
可能他们现在不能理解你,甚至反对你,等你用行动证明自己是成功的,你并没有让他们失望,你们还是会冰释前嫌,毕竟,血浓于水。
相信每个父母都对自己的子女有些期待,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期待归期待,儿女不是物品,由不得你来打造。
孩子总会长大,父母请学会放手。
我的父母也一直就想让我去考公务员,屡败屡劝,锲而不舍,可我直到现在,都还在写着文章,游手好闲。。。。
当然,我会努力证明:不考公务员,我照样能让你们觉得骄傲!
2016年过去了,2017年是新的开始,勇敢地选择自己想过的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