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关乎国运民生,是人民自给自足的基石,是幸福生活的保障,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牢牢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尤为重要,必须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
藏粮于地,守“红线”。“藏粮于地”是指调整种植结构,让过度消耗的耕地得到休养,缓解土地生态压力,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稳产高产。如何“藏粮于地”?首先要保证耕地面积,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才有地可藏粮。另外要持续完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粮食产得出、产得优。
藏粮于技,提“水平线”。“藏粮于技”,是指通过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粮食高质量供给,实现粮食“量质”双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如何“藏粮于技”?一方面,加强种业科技创新。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民以食为天,粮以种为先,种子位于产业链前端,种源安全关系到粮食安全、国家安全。加大种业基础性研究投入力度,以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为目标,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另一方面,通过推广先进的农业机械和技术,探索标准化、高产、高效的绿色生产技术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人力成本,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
藏粮于才,保“底线”。“藏粮于才”,是指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确保粮食供应充足、供给优质。保障粮食安全底线,人才是关键。如何“藏粮于才”?应大力引导和鼓励农业科技专家下乡,如实行科技特派员制度,通过技术指导、知识产权入股、领办创办企业等方式,培养一批懂政策、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粮农。引导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强粮食领域的人才培养,鼓励农学专业毕业的大学生等新生力量加入到粮食生产中来。
着眼未来,居安思危,践行大食物观,大农业观,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才,守红线,稳单产,增面积,育人才,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平稳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