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09张光辉觉察日记:不要活在别人的眼光里
随着个人意识的觉醒,我们都意识到自我成长的重要性,要活出自由绽放的人生,于是提出了“不要活在别人的眼光里”这样的口号。首先我会肯定这样的意识觉醒,我们终于意识到了我们曾经的处境,曾经的生存状态,曾经的模式,那个压抑的,痛苦的模式,需要改变。
觉醒固然是好的,可是伴随着觉醒带来的有可能是过度反弹,那就是从以前的很在乎别人的眼光到现在不在乎别人的眼光。这样好不好呢?当然有好处,让自己不再压抑,终于可以释放掉内在的负面情绪;可是,伴随而来的副作用就是,我们从自卑变成了自负,从自己受伤到伤别人。从一个极端变到另外一个极端,这是非黑即白的二元论所导致。既然以前是不好的,那么反其道而行之就是好的。是真的吗?黑的反面一定是白吗?
太在乎自己容易受伤,不在乎容易伤害别人,那么究竟该如何做呢?中国传统文化里讲中庸之道,平衡才是最高点。其实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该在乎的在乎,不该在乎的不在乎。那么问题来了,究竟什么时候该在乎,什么时候不该在乎呢?这样的判断,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挑战。很多时候我们做反了,不该在乎的时候在乎了,该在乎的不在乎了。
因为觉醒了,不想再受伤,在没有能力判断何时该在乎何时不该在乎的情况下,我们宁愿选择让自己不受伤的方式,那就是不再在乎别人的眼光。于是,很容易从一个极端游走到另外一个极端。短暂的解脱之后又进入另外一个痛苦之中,因为别人不会允许你的自以为是为所欲为。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当中,怎么可能做到完全不顾别人的眼光呢?我们很难看清自己,有时需不需要借助别人的眼睛来看清自己呢?我想很多人的回答是肯定的。我们需要一些外来的观点和视角来审视自己,让自己不至于自负得看不清自己。可是我们又要避免陷入动不动就在乎别人的眼光的痛苦当中,确实挺难把握这个平衡的。
朱熹说过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也说过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有则改之是重视别人的观点,从而改正自己;无则加勉是客观看待别人的观点,不轻易被人左右。
如何看待别人的眼光,就是如何来看待自己。我们对别人不够宽容,就是对自己不够接纳;我们对别人的每一份宽容,都是对自己的一份接纳。
不管现在能不能做到“在乎”和“不在乎”之间的平衡,那么我们有这个意识,就是需要在两者之间平衡,那么就是巨大的进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