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迷
图 |Fabricio Rosa Marques
上了一天班,今天调整的怎么样?节后综合症缓解了没?
昨晚,在遥远的瑞典,今年的诺贝尔奖最后一个奖项-经济学奖揭晓,得主是72岁的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塞勒,奖金约折合735万元人民币。记者问他怎么花这笔奖金时,老爷子诚恳地表示:“诺奖奖金当然要怎么不理性怎么花了!” (感觉也是剁手族成员呢
除了当经济学家外,塞勒还涉足影视圈。
2016年的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的电影《大空头》中,他本色出演,客串扮演了一名经济学家。
又拍电影又拿奖,啧啧啧,老爷子的人生简直开挂。
经济学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科,不仅仅和赚钱有关,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下意识的行为其实都可以用经济学理论来解释。
比如,
为什么我们总是新年信誓旦旦列下一堆计划,却总是难以坚持?
为什么炒股的人喜欢卖出赚钱的股票而不舍得卖出巨亏的股票?
为什么躺在路边的1块钱常常懒得去捡,微信群里的1块钱红包不抢感觉错过一个亿?
这些问题都可以从老爷子赖以得奖的经济学理论中找到答案——三个与人性有关的关键词:有限理性、社会偏好、缺乏自我控制。
举个小栗子,周末晚上,想去看场电影放松一下,最近上映的《羞羞的铁拳》听说不错,你兴冲冲准备出门坐地铁,刷卡时发现公交卡丢了,卡里还剩余额50元,电影票也是50,这时候你会按照原计划去电影院花50元钱看吗?
科学家们做过统计,大部分人会选择继续看电影。
同样的场景,换个更悲催的假设,你的公交卡没丢,顺顺利利到了电影院,取票等待开场。可是,马大哈附身的你在验票时翻遍了全身口袋也找不到票,这时候,你还会重新花50元钱看电影吗?
如果你的答案是不会。恭喜你,和大部分人的选择是一样的,毕竟,看网上的资源也没差。
同样是损失了50元钱,怎么就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呢?
这是塞勒在1985年进行的研究,他提出了一个如今在经济心理学中十分热门的概念:心理账户(mental accounting)理论——人们会聚焦于单个决策的狭隘影响,而不是它们的总体效果。
我们内心不自觉地会把财富划归不同的账户进行管理,不同的心理账户有不同的记帐方式和心理运算规则。
在上面的设定中,人们内心会产生两个心理账户:“电影账户”50元和“公交账户”50元。第一种情况,即公交卡丢失时,相当于“公交账户”受到了意外损失,与电影票本身没有关系,也没有理由不去看电影。
第二种情况,即电影票丢失时,相当于本来的“电影账户”忽然遭受损失,电影票,以及再买电影票的钱属于同一个心理账户,它们有叠加作用,这种作用带来的感受就是“花100元钱看场电影太不值当了吧”,导致大多数人选择放弃看电影。
其他类似的例子还有“度假账户”和“房租账户”、“盈利账户”和“亏损账户”。
心理账户和传统的经济账户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从经济学上讲,每一元钱都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一元就是一元,不管它是你辛辛苦苦挣来的一元钱还是捡来的一元钱,效用都是一样的,都是让你的总财富增加了一元;但不同心理账户之间的一元钱是不可替代的,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它的价值要远大于路边上捡来的钱。
当我们获得一笔意外之财时,比如彩票中奖、年终奖金,甚至微信群红包,我们心里会觉得它们是“白得”的,不花白不花,倾向于将它花费在享受上;而按月发的工资我们就不会乱花了,而是量入为出地用在生活中。
股票投资也是如此。
我们可能拥有十只不同的股票,按照经典的经济学理论,我们关注的应该是这十只股票所构成的这个组合的整体涨跌。但在现实中,我们除了关注整体的涨跌外,还会关心每只股票的涨跌状况。
我们会区别对待账面损失和实际损失,容易将抛售后的股票亏损和未抛售的股票亏损划入不同的心理账户中,感觉上,抛售之前是账面亏损,抛售之后才变成实际亏损。但实际上,二者没有实质差异。
40元的股票跌到20元,就是亏损了20元,但投资者可能更愿意继续持有,因为这感觉只是账面亏损,卖出了,就变成实际亏损了。死扛的结果有可能导致,20元继续跌到10元。
而当盈利资金再投资时,人们的谨慎度往往会降低,感觉“反正是赚来的钱”。
针对自制力缺乏,拖延成性,想早起、想读书、想健身......想选择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却经常失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类经常受不住眼前诱惑,会向短期诱惑屈服。塞勒给了这个古老的难题一个新的解决方案——“推手理论”。
呐,就是这本,豆瓣7.4分的畅销书。
“助推理论”不是强迫人们去做事情,其核心在于引导人们作出正确的决定,以达到预期目标。
比如学者们就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向路人派发带有包装纸的糖果。
实验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实验中,组织者在糖果派发点附近烟灰桶和自行车车筐等处发现了不少糖纸。
第二次实验中,组织者在派发点的地上标示了一串绿色脚印,脚印末端是一个垃圾桶。结果,这一微小的改变减少了派发点附近公共设施中46%的“垃圾”糖纸。
专家解释说,这些脚印令人们更为“在意”手中的垃圾。人们在潜意识中会被这些脚印牵引。
塞勒还认为,大多数人都是把别人作为学习对象。人们经常被周边的氛围感染,当很多人都表现出同样的行为或者是抱着同样的想法时,他们的行为或想法就会相互影响,如果你在乎别人怎么看你,那么就会迫于外界的压力来保持和大多数人同样的行为。
从这个角度出发,和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组团打卡也许是克制拖延症的有效手段之一。
更加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足够的理性,也许,这就是学习经济学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