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
昨天的高考结束了。考完最后一科的下午,老妹给我连续发了好几条消息,用“啊啊啊”宣示着她逃脱炼狱日子统治的兴奋。我忍俊不禁,发了个憨笑的表情,说今晚尽情的嗨吧。
后面半句话我没有说出口,等高考成绩出来之后也许就没有这么心安理得的放纵机会了。
我不想泼她冷水,因为我想起那时候的我也是这样的,结束最后一科考试的那一天下午,走出考场的时候我有些发愣,看着教学楼外一大片赤红的正在慢慢变淡的彩霞,脑子一片空白。
如释重负吗?倒不如用若有所失这个词。
看着天边那片像红水晶一样泛着淡淡黄晕的晚霞,那一瞬间我突然意识到这很可能是我最后一次站在这个角度欣赏这一隅专属于母校的景致了。就好像一个即将背井离乡离开居住多年的小城的人,站在家乡的城门前,最后一次仔细打量这个自己生活了如此长时间的地方,心中五味陈杂的那种感觉。
很多人都把高中比喻成一座围城,被困在围城里的我们都拼命地想要逃出来,而当我们真的逃出来之际,却又发现心中有那么多的不舍和迷茫。
2
“你真的做好准备迎接围城外面的世界了吗”
想起之前大一的时候,高中社团的师弟师妹找到我,让我为这届的社刊写一篇文章。这是社团往届以来的惯例。我又想起高一时在社刊上看到当时已经毕业了的老老社长写的一篇文章,大意是说到了大学之后,生活较之高中有如何如何的不同,谈恋爱的就谈恋爱,没有早课的时候想什么时候起床就什么时候起床,看的我心潮澎湃,恨不得马上去到大学,过上自由自在的日子。
后来等到自己上了大学才发现,大学所拥有的不同于高中的一切,也并没有曾经想象的那么美好,等到可以光明正大的谈恋爱了,反而觉得自己一个人倒也过得舒服自在;没有早读的日子,反而失去了之前每天早晨6点钟准时起床背书时的充实感。
没有自由的时候向往自由,等到自己拥有了自由,又怀念着曾经拘束的日子。这种矛盾的心态自己也有些啼笑皆非。
后来我在那篇稿子上写道:“如今的我,不过是站在围城之外,向着围栏之内的你们手舞足蹈地比划着我所看到的世界,这不过是我刚刚看到的世界的一角罢了,但我生怕你们把它当成世界的全部。”
我不敢向他们描绘我眼中看到的景象,因为我知道这景象有心态的加持和环境的陌生美感,
因为逃出围城外的我至今也还没有真的做好准备去适应围城外的生活。
3
“如果可以,请别再回过头去看那段日子。
否则,围城很可能就不再是围城的模样了”
今年高考的第一天开始,朋友圈出现了许多有关高考的消息,有为学弟学妹加油的,还有开玩笑的说着自己要高考了给自己鼓个劲争取考个好大学报效祖国的,当然也不乏感怀岁月的。
高考带给我们的人生影响如此重大,重大到就连已经告别高考两年的我们,再到了这样一个日子,还是会禁不住地有一种仪式感和庄严感。
其实如果可以,我反倒很不希望再回过头去看那段日子,不是说不能去回忆,而是说,这样的一段时光,实在禁不起我们反复的打量和审视。回忆之所以美好,是因为痛苦都过去了,人们很自然地选择忘记不愉快的,而记住并放大美好的。
高三即将结束的那几个晚修,几乎所有人都簇拥到外面走廊的过道上,无数试卷的尸体在天空中缓缓下沉,在一片呐喊声中,每个人都在用尽力气参与这场狂欢。
而我,默默地坐在教室里,戴着耳机,听着耳朵旁传来的宋胖子低沉忧郁的嗓音,稍稍感受到一丝安全感。
那段日子对于我来说是灰色、暗无天日的,因为我看不到围城外的一丝光亮。
我的同桌阿Jonh,那一年是他复读的一年,曾经在高三的深夜里,他自己一个人坐在宿舍楼门口楼梯,抱着一本翻得快破烂的政治书,一直背到凌晨。后来他告诉我,那段时间他特别痛苦和迷惘,面对书本沉重无边的印刷体,他的音乐才华得不到一点施展的余地。
他在后来的一首歌里写道:他们的狂欢是他们的,而我的孤独是我的。
好在逃出围城后各自的日子也都在慢慢慢慢地好起来了。阿Jonh到了大学之后组了个乐队,每天都能从朋友圈里看到他今天又去哪里演出了。
度过了那段曾经以为漫无边际的日子之后,围城外面的生活好像让梦想和理想的天花板更接近于现实本身的面貌。
而我们也都很有默契地,都没有再谈论过那段日子里的迷失和伤痛。
痛苦带来的本身是痛苦,没有对于痛苦的思考,也许痛苦本身就还是痛苦。
我们不需要再去回首打量围城的模样,因为与其说是回首不如说是缅怀那个没有死在过去的自己。
围城一直是那个围城,只是却面目全非了。
6.9
公众号:男神一波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