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下雨了。我从噼里啪啦的声音听得出,雨势不小。这段日子,晴了一两天,都是雨水不断。春天,是个多雨的季节。也并没又不快,也许是刚起床,脑袋一片空白,只有刚刚消失的梦境、温暖的被窝、朦胧的光线、鸣叫的鸟儿、滴落的雨声……这是现在的真实听觉、视觉和触觉。没有多余的情绪扰乱,也没有人来带给你喜怒哀乐,天气好与不好,也就无可判断了。此时没有喜恶。像王国维说的,有我之境,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理想故里是个很虚幻的东西,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所以不能有完全之美 而在文学中,必然遗漏这关系限制。就像自己的想象一样,我未来的生活,该是一座不大不小的房子,有着大扇落地窗,父母都在我身边……脑海中闪过那幅画面,仿佛未来伸手可触。也如地图上的地理位置,国与国之间的距离只有几厘米,越过那片蓝色大海就能抵达。这些材料,无不取之于自然,符合自然的法则,又带着实际的现实性。我们想要看到美,就在于遗漏其限制之处。一直活在半真半假的虚幻中的人,在这个世界生存方式是什么呢?又或许我们都是活在半真半假中,因此快乐和痛苦总是相隐相随。精神的那一半和物质的那一半看上去是可以区分开来的,却无不相互影响。
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咏叔、少游虽有艳语,独有格调,美成之词,却有贵妇人和娼妓之别。说到底,人的本质是一样的,七情六欲仿佛是一种本能,在世俗走一遭,就学会了。粗俗简单的易学,精致小巧的难工,因为一是对生活现实的直接回应,二是对精华的提取和修练。这个从原始到文明的社会,也就是七情六欲逐渐压抑的过程,因此文人用语越来越含蓄婉转,而中国人倒是颇为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自豪,这俨然成了中国古典之美的关键所在。改革开放是个历史的转折,因为七情六欲压制到一定程度就会开始变质、腐烂,散发着恶臭,那些所谓的意境之美在这赤裸裸的社会现实面前已经不值一提了。改革开放,又是一个情和欲得到逐渐释放的过程。文明社会升级了。《三国演义》诠释着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基本道理,其实这也是哲学上所说的事物是发展的,发展是螺旋上升的。
“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只一“闹”、“弄”字就境界全出。用语是一种技巧,合适才能画龙点睛,更是一种感觉,浑然天成。在诗中是意境,在生活中是情商和修养。
愿你的生活春光灿烂,有笑有闹,也愿有花开花谢,云开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