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做之事不偷懒,做好做坏且莫管。
中国版的《菊与刀》——既然是研究中国人为什么不取个比如《龙与炎黄》什么的名字呢?美国人真的有野心,研究日本人、中国人,估摸着假想敌国家都研究的差不多了吧。不知道还有什么国家的人文风貌是没有出书的。
书籍成书年代是19世纪80年代,和现在比起来已经是相当遥远的岁月。所以在最初看的时候心里基本上也奠定了旧社会样貌的基调。不出所料,书中有一部分的观点现在看起来显得有些许陈旧甚至于老古董的色彩。所以遇到这类情节自然而然是要跳过,中国现在发展的速度怕是每个人都会觉得不可思议。今年预料明年的状况已是非常困难的事了,更无论说当时的人来推测几十年后中国社会的变化了。
不得不佩服史密斯对于很多生活上的细节和因为地域或者地方文化差异产生的微妙变化都观察的相当仔细,并且经行了分析和讲解,甚至于一些中国传统的习俗和言行我都从来不曾听说过但是都在这里有了比较细致的讲解,仿佛发现了新大陆。影响最深的就是雨天利用猫的瞳孔来计算时间,闻所未闻。一个在中国生活了多年,而且愿意仔细观察的人真的很可怕,可怕到会比本国人更加了解这个国家。不过提到中国人的装束史密斯还是提到了辫子,其实知道现在看很多国外的动漫尤其是日本的动漫,在塑造中国人的形象的时候也都会加上辫子这一款。似乎在很多外国人心中中国和辫子已经分不开了。
回归到德行上,诚然中国人几千人来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的确会有一些言行举止和生活习惯会一直的存在和遗留,也的确和普世观产生很大的差异,官方一点的说,我们要做的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私人的说,中国人群的精神面貌什么的对我来说太过遥远,我只想让自己变得更好一些。那些曾经的陋习就让它过去了吧。倘若我们每个人都能变得更好一些,那么中国会不会也会变得更好的呢?似乎又想得有些太遥远了。
在另一方面,史密斯作为一个美国人,即使在中国生活了多年,自身对于西方文化和基督教文化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因此私以为在评价很多中国人的举止习惯上明显也就会显得很偏颇。对中国文化也会带上一些自以为是的主观色彩。尤其是看到人群分析中大多还是以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苦大众居多,诚然这部分人在很大程度上的确可以代表了当时社会的基本面貌,但是如果作为研究一个国家的状况,社会上层的人是不是也应该列入分析研究之中呢?不然岂不是有以偏概全的可能。劳苦大众们多数还是在温饱线上苦苦挣扎,经济基础尚且还不稳固,就说我中国人的上层建筑品质不佳,实在有点本末倒置。西方国家在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殖民继而掠夺后社会经济取得了高速发展,人群素质普遍有了很大的提升,这我不否认但是却是因为飞速的掠夺才能让西方国家更好的发展自己的上层建筑吗?现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之后虽然社会上依然存在极多的陋习,但是谁有能否认我们国家已经在人群整体素质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