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内容变现”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也俨然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各大内容平台纷纷开启“赞赏”功能,微信公众号也放出消息要做付费阅读。可以预见的是,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珍视时间、追求优质信息的人们已经无法忍受当前的乱状,我们急于从一堆糟粕中寻求珍宝。而货真价实的写作者们,也急需一个体面的变现方式。
其实,能仅仅依靠写作过上体面生活的人并不多,但是仍然有很大一群人在笔耕不辍的坚持着。那么,驱动他们一篇篇写下去的热情从何而来?
每当被问到类似的问题,我总会想起一句话,这句话我当个性签名用了好久——如果做的是喜欢的事情,那便算不上什么坚持。假设你是一个爱吃烤鸭的人,一定会觉得那些举着话筒问你“如何坚持吃烤鸭”的人不可理喻。所以为什么有人愿意一篇接一篇的写下去?
除此之外,写作还有几点显而易见的好处,我想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谈谈我所体会到的。
- 写作能够帮助我对现有知识体系进行总结和升华,是自我提升的一种方式。倘若不能清晰的谈论一件事,就代表你对这一领域的认识仍存在盲区。写作不仅迫使你去抽丝剥茧的理清楚,还要求你用尽量精短的文字对其进行描述,这对训练自己的理解力好表达力都十分有益。
- 写作是一种交流。人不可能孤独的活着,总要以各种形式与外界产生交流,从他们身上收获共鸣。当你开始写作,时间和空间便无法限制你,“一个孤独的社交动物也终于取得了与外界的联系。”
- 写作能让你更为敏锐的感知生活,让你活的更加丰富。举个例子,当你想要描述一碗白米饭,你不能干巴巴的说它白、说它顶饿。你去观察一粒米是怎样在水中泡到饱胀,又怎么在锅中蒸到醇香。这时候再去吃它,就不愿意就着综艺节目狼吞虎咽,也更能体现食物存在的价值。
- 写作是一种宣泄方式。我并不认为所有人都有写作的必要,但是如果你同我一般,有较强的诉说欲望,渴望为挤压在脑海中的想法找一个出口,不妨尝试写作。
- 写作是对外界的一种回报,我们每天都在从外界汲取知识,是否想过也当如此回报他人?
为什么写作?其实原因远不止以上几点吧。
如何开始写作?
对于写作的益处,我们多少都有些了解,为什么“道理听了很多,依然写不出一篇文章”?我之前也有过同样的困惑,不过困惑仅存在于动笔之前。
落笔之前,我常常觉得写作真难。写什么呢?太阳底下无新事,仿佛天下道理都被说尽了,天下的故事也都演过千万遍了;即便有东西要写,怎么写呢?常常是素材堆了一箩筐,不知道该从何用起。
关于如何开始写作,我想要真诚的推荐一本书:
这本书并没有过多的讲述写作技巧,而是一步步引导你,让写作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其实可写的东西很多,生活处处是素材,你走过许多值得标记的路,也学到过很多值得记录的知识。就像上文所提到过的,“写作的好处之一在于提高你的敏锐度”,当你对周遭的事物有足够的感知能力,便不会陷入“无米可炊”的境地。对于故事类的文章,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对于知识类的文章,虽然一千个读者只有一个勾股定理,你仍然可以做出不同形式的解读。依照你的方式,对知识进行更有意思的串联、做出更为深刻的剖析。所以,饭桌上从来不缺米,缺的是一把火。
三十年前,作者的哥哥也曾面对着一份鸟类报告作业抓耳挠腮,他们的作家父亲便告诉他,“伙伴,只要一只鸟接一只鸟的按部就班来写。”
脑中有什么就写什么,把这些素材看做易碎且已逝的东西,不要用理性去压制他,任笔下潮起潮落,我们只要在退潮后捡贝壳就好了。只是要注意。我们写出的东西最好比脑子里想的要少一点,换言之,我们决不能写自己不知道的东西。
在诉诸纸面(或屏幕)的过程中,我们或许会发现双手开始不听使唤,明明是要写一篇A物品的说明文,怎么写着写着却开始用浓墨重彩去写B?我觉得这也是写作的迷人之处,在你结笔之前,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写什么故事。我自己常常有这种感受,最初只是简单的起了个头,后来就被双手一路带到了文尾。当然,这常常导致我前面的大部分篇幅都要被弃用,“或许你会觉得只用第六页很浪费,但是如果没有前面那五页,第六页页不会存在。”
这跟很多人的人生历程也十分相似,你从小就知道毕业后会从事这样一个职业吗?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还不是被境遇推着向前,就像夜间行车,你很难看清500米后是怎样的路况。只能看准眼前的方向,并及时做好转向调整。
最后,对你的初稿宽容一点。在这方面我首先要自我检讨,之前写东西一直有一个误区,就是落笔即完美。我会在细枝末节上耗费大量精力,以至于写到精髓时直想弃笔休息,而我又非常轴,从来不肯把一篇文章断在半山腰,开了头就必须写完,以至于经常虎头蛇尾。倘若写的是小说,那边是前半章精彩纷呈,后半章则一一死绝。
几乎所有出色的创作都是从不忍卒睹的第一次尝试开始。初稿时下等版——你只是写下来;第二份草稿是升级版——你检查文字、提升质量;第三份草稿是牙医版,你检查每一颗牙齿,搜寻是否有松脱、不齐或蛀坏的。
我很惭愧,这篇文章也没有一次又一次的修改,昨天心绪来潮写下1000多字的初稿,今晚临睡前又补了个尾巴。或许我还会回来看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