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为什么要提倡医学科普?其实,这问题之前还有一个问题:我为什么不想当医生了?因为我本身就是个医生,一个在三甲医院做了近二十年的外科医生。所以,话题会从后面这个问题开始。
为什么不当医生?这在行外人看来颇有点不可思议,包括我的亲戚朋友,包括我不学医的同学,至少他们还是觉得医生是个不错的行当:永远不会失业、收入大把大把的、然后还都是大家求着你办事,牛(他们都是这么告诉我的)。
可这问题到了医生这里,却往往是五味杂陈。有说不出的苦:永不休止的工作和学习让你喘不过气来;大部分医生收入不高;值班值班值班,加班加班加班,考评考评考评,看不到尽头……当然,也有旁人体味不到的快乐:忙乎了一夜患者终于有反应了;患者出院时紧紧握着你的手道谢;时隔多年一封远方的信告诉你多年前的患者还感激着你……
是的,压力大,可以用患者的笑容来缓解;生活苦,可以用加班没空消费来自我安慰;工作累,可以用成功的救治来解乏。
02/
可是,却还有一些困惑无法释怀。为什么我全面的负责任的医嘱会被视为昧着良心没医德?为什么我汗流浃背的从抢救室出来迎面就是谩骂甚至拳头?为什么医生和病人越来越多地在互相敌视?……
我想了很久,也想了很多,我觉得就是有哪里出了问题,有哪个环节出错或缺失了。学医还有用吗?其实,在110年前,有个人也思考了这个问题,当然,当时背景不一样,最后他得出结论,中国人病了,但不是身体,而是思想,医学拯救不了国民的思想,于是他弃医从文,开始利用文学的力量去改变中国的国民性。
当我在思考这个问题时,我就第一时间想到了他——鲁迅,这两年,多少学医的同道像当年的他一样对学医的选择提出了疑问,多少世纪过去了,人类的疾病不是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了,医生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了。但是,人们却普遍认为:医生变坏了。作为医生和患者,我们在各自的角色扮演中却都没演好,医生或者更多的是医疗管理者不知道患者真正需要什么,患者不了解医疗以及它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医生把看病当作科学:可能看好可能看不好,这在他们看来很正常,可病人不这么看,他们把看病当作生活:我出了钱,你负责把我看好。
03/
想到这里,我突然明白了,就是科学和生活之间的差异才导致的这些矛盾和困惑。二者之间缺少一个桥梁,缺少一个能在二者之间良好契合的桥梁。
这个桥梁我的理解就是科普。科是科学,普是生活。科普让科学生活化、简单化;科普让生活科学化、专业化。
有了科普意识,医生在解释手术风险时,他会说,做手术其实就像坐车子,医生就是司机,风险就是车子(设备)、司机(医生)、道路(手术本身)、路上其它因素(意外),医生能做的就是尽量控制上述因素出故障的几率,但也不是他尽力控制了,车子就不会发生延误或事故了。病人一听,哇,我全明白了。就算真出了问题了,他也能知道到底是车子不好还是道路本身就难走。
同样的,有了一定科普知识,病人也不会老问出“为什么发个烧就给治死了?”、“为什么一个感冒要几百元?”、“医生,是不是癌症开刀会死得更快?”这类在医生听了无语的问题了。也不至于让“红薯治癌症”“**根治糖尿病/高血压”等伪科学大行其道了。
04/
于是,我在对从医有了质疑之后又发现了一线希望。科学本身就包含了研究和普及这两个方面,研究让科学具有一定的深度,而普及却让科学拥有足够的广度。包括医生在内的各类科技人员都应该负起一份普及的责任,让高大上的科学也表现出其接地气的一面,普及基本的医疗健康知识,真正提高人们的科学素养,让真正的科学家走近老百姓,让伪科学没有立足之地。
我想,这才是我没有放弃医学,提倡医学科普的真实想法吧。